翻新时间:2023-01-30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课时目标:
细读课文,认识葡萄沟为什么真是个好地方;在句子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及其运用;教学过程中融入作文模仿教学。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一说,葡萄沟这个地方怎么样?(是个好地方)
3、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理解的问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葡萄沟在哪里?那里都出产些什么水果?画出有关的词语。
(2)回答思考问题:葡萄沟在哪里?(新疆吐鲁番)新疆是我国一个自治区,吐鲁番是这个自治区中的一个县,葡萄沟在这个县内。(齐读第一句)
(3)那里出产些什么水果?(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众多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所以,这个地方不叫水果沟,而叫葡萄沟。
(4)指导朗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2、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喜爱葡萄沟的葡萄?(葡萄长得好)
(2)本段有几句话?哪句是讲葡萄的?
(3)分析第二、三句。
①指名读第二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枝叶茂密)解释“凉棚”。这句话说明葡萄怎么样?(种得多)
②指名读第三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果实累累)先讲什么?(成熟的季节)再讲什么?(葡萄果实成熟后的样子)结合看图,理解“一大串、一大串”。最后讲什么|(果实的颜色)这么多颜色用个什么词可以概括?(五光十色)
③指导朗读。葡萄钟得多,长得好,颜色美,难怪人们最喜爱葡萄,要读出这种喜爱的语气。(范读、齐读)
(4)这段除了讲葡萄沟的葡萄好,还讲了这个地方什么好?(指名读第四句,启发学生说出“人好”)课文中哪些词讲出了那里人好?(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等)
(5)这一段的第一句讲了什么?(指名读)读后回答。(葡萄种植的地方)
(6)齐读第二段。
(7)小结:第二段,作者先讲葡萄种植的地方,接着讲葡萄的枝叶成长情况、果实成熟的情况,最后讲老乡会拿最甜的果实招待客人,叙述有条理讲出了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人更好。
3、读讲第三段:
(1)第三段讲了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默读课文。这段有几句话?
(2)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阴房)
(3)看图:阴房建在哪儿?什么样子?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的词义。
(4)葡萄怎样被制成葡萄干的?指名读第三句。
引导学生看图。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慢慢地,葡萄就被制成了葡萄干。
(5)在阴中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颜色鲜、味道甜)
(6)谁能说一说,这一段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阴房的样子和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最后讲葡萄干的特点。)
4、总结全文。
(1)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
(2)教师归纳:葡萄沟水果出产多;最有特色的是葡萄。葡萄长得好(量多、色美),葡萄干有名(色鲜、味甜);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自由练习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谢对手
- 读《忍住一份甜》有感
- 夸夸我的大眼睛
- 我在书中长大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我被弟弟骗了陈晓菡
- 水浒歪传
- 蚕宝宝
- 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 家乡的竹林
- 刻骨铭心的痛
- 含羞草
- 读《丑小鸭》有感
- 小院
- 家乡的春节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2)刑法论文
-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达
- 直面死刑复核程序(6)刑法论文(1)
- 端午端午,五月当五
- 端午节里捡拾的碎片(组诗)
- 顾颉刚 旧文化,新春秋
- 刑事司法解释效力范围探究(4)刑法论文(1)
- 刑事法“八议”(3)刑法论文(1)
- 青岛市举办千余项文化活动庆新春
- 江西省万安县开展新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 新春文化红包 推进文明进步
- 刑事法“八议”(7)刑法论文(1)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
- 论传统文化的保护
- 端午祭=端午节?
- 《穷人》教学设计4
- 《有的人》教案3
- 《有的人》教案1
- 《穷人》教学设计之2
-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之1
- 《伯牙绝弦》教案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2
- 《彩色的翅膀》教案1
- 《北京的春节》教案
-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之2
- 《穷人》教学设计3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1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2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