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15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使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边看书中的插图,边读诗句,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5、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然后指名读,再评读。(朗读指导,见教材建议)
6、背诵这首诗。
三、体会学法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这首的?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写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附: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 老人与海读后感400字左右小学生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 读书的理由
- 众说纷纭话金钱
- 钱眼看人
- 金钱是万能的?
- 我爱钱
- 我看张爱玲
- 正确对待金钱
-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
- 我的金钱观
- 中学生压岁钱消费情况调查报
- 知识改变命运
- 知识与金钱
- 纸上的挽留(组诗)
- 集结于在时光中的悼念
- 在平原(外四首)
- 八月的悲伤(外一首)
- 黔地的风(外四首)
- 动物世界(组诗)
- 我不说(组诗)
- 且行且吟(组诗)
- 怀念与乡愁(组诗)
- 衣殿臣古体诗选
- 在祖国的大地上独来独往(组诗)
- 节日来临(外二首)
- 老榆荫下的隐士
- 守住学人的“半亩方塘”
- 可以落的只是铁(外二首)
-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
-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的故事
-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 《荷叶圆圆》教学重难点
-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
- 《荷叶圆圆》第二讲义
- 《荷叶圆圆》第一讲义
-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小树苗
-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