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潜底反浮”教学设计
翻新时间:2015-12-12
《数星星的孩子》“潜底反浮”教学设计
【基本教法】
采用“潜底反浮”,围绕课文主旨,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一、课外观察,认识事物,为理解内容作好铺垫。
布置: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晴朗夜晚天空中星星的情况。
思考:从观察的结果看出了什么现象?
二、潜底反浮,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捕捉中心。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节,提问:
①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②张衡是怎样一个人?(只让学生知道是个天文学家,不作详细介绍)
③张衡是怎样成为着名天文学家的?(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学习全文)
三、图文结合,指导观察,帮助学生深探中心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节。张衡数星星时的动作、神态(即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2.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节。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外观察晴朗夜晚天空星星的情况,然后指导学生读本节课文。要求学生先想后说自己看到的情况和本节写的“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那么远”是不是一样。
四、直观演示,重点指导,促进学生理解中心。
教师用课前自制的活动星空图,结合课文第四节作演示,并重点指导学生从直观演示中明白三个问题:
①星星在动,距离不变。
②认识北斗星和北极星。
③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演示后指导学生朗读本节课文。
课文五、六节学生自读,教师指点。
[评:本设计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运用观察演示法,抓住课文核心——“数星星”,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其教学线路是:课外观察,认识事物——潜底反浮,激发兴趣——学习全文,引导观察。这样组织教学,使抽象的天文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和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森林的音乐会
- 秋天美景
- 下大雨
- 观察蜗牛
- 我的新校服
- 我爱百日红
- 我喜爱的书包
- 我的好朋友
- 美丽的秋天
- 童心看中国改革三十年
- 小摄影师后续
- 严格的妈妈
- 我的小制作
- 蟑螂舰队
- 中秋之夜
- “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
- 高师院校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 晨读也快乐
- 关于教育凭证制度与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加强干部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 试论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
- 关于护生职业成熟度测量维度的构建
-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轨迹与前瞻(1)
- 关于双语教学中母语与英语平行发展探讨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程
- 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1)
- 聆听生活的质感——谈经济节目中音响的运用(1)
- 浅谈出版社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 从中国电视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看频道传播策略(1)
- 《翠鸟》教学设计之四
-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教学设计之一
-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之三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教学设计之五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翠鸟》教学设计之七
-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