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尝试—交流—巩固—迁移
师:“你能又快又准地将词语合理的搭配吗?”
生齐:“能!”(学生自主练习)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探求解决的方法并尝试练习,使学生对将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体验,为完成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探索中遇到了渴求解决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谁愿意把你学习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回答)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有两个不同,一个是发现变化,一个是发生问题。”
师:“到底谁对呢?(学生跃跃欲试,有了讨论的欲望。)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生:“我们认为应该是发现问题、发生变化。朱翔说的虽然看上去有点通,但并不准确。问题是名词,是静态的,它只能被别人发现,应用发现;变化是动词,它有一个过程,用产生更准确。”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争议进行教学,摆脱了过去教师依据教材和备课按部就班的机械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自主解决。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同学们真聪明,能把你做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是把词语全都读几遍,在了解意思后,再一个一个地连。”
师:“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真有大将风度。”(板书:把握全局)
生:“我是先把理解的词连好,然后搭配疑难的,不懂的放在最后。”
师:“先易后难,逐个排除,连不懂的也做对。真是好办法,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大家都要学习。”(板书:先易后难)
生:“我在做完后,把两个词语连起来朗读,看看是否合理,有疑惑的地方再仔细推敲,直到正确为止。”
师:“感谢你为大家提供了最好的检查方法,(板书:朗读推敲)相信在今后的词语搭配中同学们一定都能全对。让我们牢牢记住吧!”(学生朗读词语搭配的方法)
[讨论后,让学生相互交流练习的方法,体现了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教学生,有效地利用了差异,改变了过去教师教的单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就让我们运用学到的方法,再做一组练习。”(学生饱含热情地投入到练习中。讨论略)
[学生了解了练习的方法后,及时地出示同类型的补充题,进行巩固训练,学生逐步形成了搭配词语的技能。]
师:“通过词语搭配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搭配词语时,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把握全局,二是先易后难,三是朗读推敲。”
生2:“我发现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许多,使用时要注意搭配的准确性。”
师:“对!学就是为了用,希望大家在平时使用时都要做到用词准确。有一位同学作文时比较马虎,许多词语使用不当,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修改,交流略)
[学习不能仅限于对教材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走出教材,在生活中运用。教师抓住学生的体会——用词准确这一锲机,引进例文让学生把形成的技能运用到修改中,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评析:教师能因势利导,开发学生的思维,用学生的探索代替教师的灌输;能营造空间,开发学生的差异,用学生的互助代替教师的传授;能重视迁移,开发学生的能力,用学会运用代替死记教材。开放了教学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目的,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过程可归纳为四步:一、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二、交流心得,掌握方法。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四、迁移运用,增强能力。
作者简介:徐吉华,男,28岁,任教语文。现任涑渎小学办公室主任,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校学科带头人。多次受到各界表彰,其中1998年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金坛市十佳师德标兵。撰写文章屡次获奖。内容属实,确为本人所作。
(此文尚未发表,诚请各报刊杂志编辑前来指导、编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奥运赛事观后感
- 菊展
- 农家乐趣
- 下雨了
- 喜迎奥运爱我漳州
- 迎奥运
- 第一次游泳
- 粗心的丁丁
- 我家的星期天
-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数星星的孩子》读后感
- 我的第一个暑假
- 象棋迷爷爷
- 我是‘电视迷’
- 宜昌
- 浅谈室外给水管道工程设计
- 灌溉排水百问百答
- 室外外消防给水总管的安装心得
- 多水箱加压系统分析
- 两种不同供水方式的水质研究与探讨
- 总硬浓缩倍数概念在循环冷却水水质监控中的运用初探
-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在建筑给水中的应用探讨
- 大口径水表实时监测的应用效果分析
- 论建筑给排水发展趋势
- 黄山景区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 浅谈城市屋顶花园组织排水的技术方法
- 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 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中的力学关系
- 给排水专业的工程师的知识水平
- 《画》教学设计二
- 《四季》第二组教学设计六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 《四季》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 《画》教学设计四
- 《四季》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 《画》教学设计六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 《画》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四
- 《画》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 《画》教学设计一
- 《四季》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 《画》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 《四季》第二组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