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

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学生:

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2.教师: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并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①给加点字注音:

肇(zh„o)庆楹(yŠng)联怅惘(ch„ngwƒng)污垢(gu)一脉(m„i)

泠泠淙淙(lŠnglŠngcŽngcŽng)一泓(hŽng)古刹(ch„)了(liƒo)无

②解释下列词语: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柔曼:柔和舒缓。雄浑:雄壮浑厚。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像。了无:一点没有。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二、学会诵读:

1.教师活动

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并在头脑中形成“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学生听教师范读,认真领会诵读要领,记下心得体会。)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分小组诵读课文,注意诵读要领。)

4.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学生认真听教师点评,明确自己不足之处,然后自由诵读体会。)

5.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学生大胆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活动:

讲解: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学习。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齐声回答: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文也是这样来写的。然后请一位学生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

学生:作者行踪顺序是: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3.指出: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学生:概括:黄昏——晚饭后——夜间。体会文中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理解课文是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4.教师讲解: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课文层次。

学生讨论后回答: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

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

5.归纳: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

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这一特点,感受作者在写景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答练习一: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二.小结:

1.教师活动: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学生听教师小结,然后自由诵读课文。)

2.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8段。

(学生熟读并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点名让两三位学生背诵。

(两三位学生分别背诵,其他同学仔细听。)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听教师点评,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然后齐声朗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请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学生积极参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在班上交流。明确以下句子:

①“过了寒翠桥……已人山中。”

②“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③“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④“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然后纷纷发言。一生说,它们详略不同,前三个简略,后一个详细;一生说,前三个是写山泉的声音和行踪,后一个主要写了听泉的感受。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①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

②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③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④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学生听教师归纳,做好笔记。)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学生回答:课文写泉有详有略,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而且同时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议论等等。)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讨论交流,最后明确:作者先写泉声的多种层次,文章由辨声而想到具体的情景,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7.讲解: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纷纷展开讨论,最后明确: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8.教师讲解:鼎湖山的风景十分美丽,课文中也涉及了很多。但文中主要是借山泉的美来表现山林的美,揭示从泉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你能说说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吗?

(学生展开讨论并交流。最后明确: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学生再次品读课文,重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在写景中融入对生命的感悟。)

2.延伸: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初闻泉声:“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再睹泉踪:“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钟泉之声相应:“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浑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愤怒与惋惜
父母的爱(13)
有趣的汉字2
父母的爱
有趣的汉字
神奇的汉字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愤怒与惋惜
有趣的汉字1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我爱中国汉字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11)
浅谈差异化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经济学论文
试论企业经济如何更好的实现创新性统计论文
试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分析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论文
试论中部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论文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经济性论文
试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问题经济学论文
残疾人贫困与扶助论文
试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学论文
试论民族文化论文
浅谈防雷行政处罚违法所得论文
试论国际经济与国家安全论文
浅谈陶瓷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价值创造与财务理论论文
浅谈数理经济学教学的研究论文
《荷叶圆圆》第二讲义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
《荷叶圆圆》教学重难点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的故事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荷叶圆圆》第一讲义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荷叶圆圆》同步作文:荷叶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小树苗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