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三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三

(49)标点符号填充(2001年高考不要求)

精选例题:选出能依次正确填入①──⑥处的一组标点符号(C)

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定形态的社会政治经济决定其文化和道德的发展。共产党人对外来文化和道德传统的态度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搬用,而应批判地改造、接受①详见②毛泽东选集③④合订本⑤984页)。他说:“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⑥”

①②③④⑤⑥

A(《》[]”。

B《》[]。”

C(《》[]。”

D(《》[]。”

讲析:

这类题型是测试标点符号使用能力的常见题型,特点是容量大,能测试多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时,道先要明确命题用意,弄清要测试的是哪几种标点的用法,并立即回忆有关知识及使用方法,作出正确判定。

精选例题测试了注释性括号和引号的用法。作答时,要注意括号内套用括号的方法:([])。还要注意直接引用时,引文句末标点要放在引号内。这样,就能判定C项为正确答案。

有关知识掌握熟练了,可以用排除法加快解题速度。根据原文中有下括号,可以立即排除上括号B、D两项,再根据引文句末点位置排除A项,判定C项正确。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能依次正确填入①──⑧处的一组标点符号

不久前,①光明日报②的③文学遗产④副刊的编者为了提醒撰稿人注意引文的确实,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说⑤最近在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引文完全确实的难得有一篇两篇⑥有一篇题目叫⑦柳宗元的诗⑧的文章,全文才两千字上下,引文不确实却有十一处之多。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A《》“”,。“”

B《》《》,;《》

C《》“”,。“”

D《》“”,;《》

2.选出能依次正确填入①──⑦处的一组标点符号

①进化论牵制过我②鲁迅先生接下去说③“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④这一点终归是好的⑤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⑥嗯,还有虫豸。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⑦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

①②③④⑤⑥⑦

A“”,。。!,

B“,”,。。?,

C“。”,。。?、

D“,”,,。!、

3.选出能依次正确填入①──⑦处的一组标点符号

李卜克内西回忆说①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②③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④⑤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⑥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⑦

①②③④⑤⑥⑦

A:“”,“”,“;。”

B:“,”“,”“;。”

C:“”“”“;”。

D:“”,“”,“;”。

(50)标点使用正误判定

精选例题: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C)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讲析:

这类题型融标点使用、句义理解、句子语气表述于一体,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

解答的着眼点是句义理解。首先明确:山海关究竟号称什么?这个问题明确了,A、D两项即可排除。此外,要明确究竟该怎样表述这个感叹的语气。一个感叹句,只用一个句末叹号,D句用两个叹号,把句子分成两句话,语气、语调都不恰当。还要明确句中该怎样停顿。用逗号停顿,前后语气连贯,B句也应排除。正确使用标点的是C句。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A.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B.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C.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D.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2.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A.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B.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C.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3.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

A.“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义是一种腐朽庸俗的作风,其“要义”是“言多必失”。

B.“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义,是一种腐朽庸俗的作风,其要义是言多必失。

C.“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义,是一种腐朽庸俗的作风,其“要义”是“言多必失。”

D.“好好先生”奉行的,好人主义是一种腐朽庸俗的作风,其要义是言多必失。

(51)标点表达作用判定

精选例题: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意思的递进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说话中断或声音延长

①在1942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A)

②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B)

③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C)

④“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D)

⑤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B)

⑥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盘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C)

讲析:

这类题型往往用来全面测试某一种标点的用法,难度不大。

只要从句义入手,标点的作用就不难辨析。精选例题中①句“团结──批评──团结”意思逐层深入,表示: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破折号用法当然表示递进。②句破折号前与破折号不是紧密衔接的两句话,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折。③句和⑥句破折号用法是“夹注”,即表示解释、说明。④句中破折号表声音延长,⑤句中破折号表意思的转折。

课堂迁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

①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

②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③

④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就是做。

⑥国民党腐败无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还是要出钱出枪叫它打仗。

A.指特定称谓B.引用他人的话C.表示反义D.起强调作用

①②③④⑤⑥

2.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①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②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的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③……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义道,“会这样的么?──不会于此罢?……”

④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⑤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⑥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可真不成东西!

A.表示意思的并列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说话中断或声音延长

答:①②③④⑤⑥

3.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

①登上那些岛屿,你会更深地认识到“一寸土”的严肃意义。

②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探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③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④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⑤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⑥……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A.表示反义

B.起强调某种意义的作用

C.引用他人的话

D.指特定称谓

答:①②③④⑤⑥

(52)停顿正误判定

精选例题:选出停顿恰当的一项:(A)

(鲁待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A.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B.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C.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D.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读的能力,暂且归入标点测试类。

停顿,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句义入手,进而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怎样停顿才切合人物身份、性格和说话用意。B、C、D三种停顿,都有使语气不畅,颇含哀诉意味的缺点,不如A句停顿使语气流畅,义正辞严。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各句诵读停顿正确的一句()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选出停顿恰当的一项()

(窦娥)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A.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B.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C.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D.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3.选出停顿恰当的一项

(葛朗台)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A.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B.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C.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D.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53).要点的筛选与表述

精选例题: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发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世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填空:

“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的条件是:数学与语言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二者有共同边界,彼此渗透。

讲析:

用指令筛选有关内容的形式测试理解内容的能力,是常用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型,要先读懂文字内容,然后按题目指令找准文字中相应部位,准确筛选,清晰地表述成规定形式。

命题指令筛选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的“条件”,以“条件”为筛选标准,区分哪些话是阐述“条件”的,那些话是阐述“条件”成熟过程的的,这样,筛选部位就能准确判定了。

全段5句话,①句介绍把数学和语言学紧密联系的纽带,②句介结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使数学和语言学紧密联系方面的作用,③句介绍20世纪以来数学和语言学领域的扩展,④句具体介绍扩展的程度,⑤句归结出扩展的结果。可见,直到第④句才明确阐述了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的条件。

课堂迁移训练:

1.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它不断与环境交换能量与物质,输入的能量在系统中转化消耗,以此维持系统的有序结构,没有能量的输入,系统就将互解;输入的能量削弱,系统就要退化,植物固定太阳能为生态系统输入能量,它是生态系统的能源心脏,降低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削弱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必然导致系统的退化。黄土高原垦殖指数一般超过50%,不少地区在70%以上,而所剩无几的草场、次生林在人为干扰下生产量也很低。这样大幅度地削弱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平稀破坏的基本原因。

“这样大幅度地削弱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所指的依据是:

A.指草场、次生林在人为干扰下生产量很低。

B.黄土高原的垦殖指数过高,而所剩无几的草场、次生林在人为干扰下生产量也很低。

C.黄土高原垦殖数过高。

D.人为的干扰使黄土高原生产量很低。

2.甘肃省兰州毛纺厂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去年筹建和投资时,厂区垃圾堆积如山,机器肮脏不堪,生产秩序十分混乱。面对这种情况,原三十九岁的生产科长老张同志毛遂自荐当了厂长。而原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年近五旬,身体不佳,主动退位,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名普通操作工。这则材料,同样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依据上述材料推导出正确的观点,语言简洁,不超过15个字。

3.下面横线上是阐明《辞海》编纂原则的语句,请依据下列文字,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凡是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目,暂不收入;对时间性较强或未能肯定的材料,避免在释文中引用。对学术问题,有定论的,按定论介绍;尚无定论或有争义者,则作客观介绍、概括叙述,或仅介绍现有的不同看法,尽量避免给读者以片面的或错误的知识。

A.《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内容要求稳定。

B.《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准确。

C.《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释文要求客观、正确。

D.《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时间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释文要求客观、全面。

(54)材料的筛选与组合

精选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把顾炎武读过的书,按要求填入空格内

《爱国学者顾炎武》一文谈到顾炎武所受的教育时说:“祖父和母亲对他的教育十分关心,六岁母亲亲自教他《大学》,七岁跟老师读《四书》,九岁读《周易》,接着祖父就教他读古代军事家孙子、吴子的著作和《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十一岁读《资治通鉴》,到十三四岁才读完,十四岁进了县学以后,又读《尚书》、《春秋》等书,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

讲析:

这类题型用指令筛选与组合有关材料的形式测试理解内容的能办。

材料的筛选与组合指这样一个思考过程:筛选有关材料,然后按规定的标准和形式组合。精选例题要求筛选的是“顾炎武读的书”,规定的组合标准是给这些书分类,形式是填充表格。

解答时,要正确理解题目规定的组合标准。精选例题表格给定的内容揭示了要按两级分类组合顾炎武读过的书,两级标准不能混淆。“儒家经典”是一级分类,“五经”揭示了二级分类标准,应当填充:《周易》、《诗经》《春秋》。与“五经”同级的应当是“四书”,文中提到的是《大学》。“史书”类下分三类,

一类是“编年体史书”──《左传》《资治通鉴》,一类是“纪传体史书”──

《史记》,一类是“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军事著作,,指孙

子、吴子的著作。

课堂迁移训练:

1.按照现代汉语的知识系统,简答示意图提出的问题

①KА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KБ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KВ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KГ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⑤KД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KЕ处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然后依据表述的内容填写下表

漆画的主要特征是绘画性。就题材而论,难道漆画就不可以象中国画、油画以至水彩画那样,既反映自然界的花鸟虫草,又反映人的社会生活?福建漆画里的金鱼,连鱼鳞的光泽也作了逼真的描绘,这和一般的工笔画似乎没有根本性的不同,只是强调了漆画的固有特点──装饰性。江西作者明不少过去是从事油画的,但我所看到的一些漆画表明,艺术品种之间不存在绝对不可逾域的鸿沟。

我这次看到的漆画作品在利用物质材料等方面,继承了我国悠久的漆器工艺传统。贵重材料金银宝石,便宜材料螺钿蛋壳,这些物质材料的利用,显示了漆画的特殊美。在装饰性效果方面,至少为一般绘画所不及,从而取得了不可能为其它画种所代替的漆画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拥有历史悠久的福建漆画,大胆利用朱色或黑色作为底色,拥有既富丽又优美的特点。而新兴的江西漆画的新尝试,似在吸取其他画种的长处,却又不失漆画的特点。

福建和江西两省漆画艺术各有其地区特点,这种差别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在图中空缺处,填上适当内容:

答:①K1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2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K3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K4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K5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材料表达作用的理解

精选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郑板桥“难得糊涂”本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县令,为官清廉,依靠机敏勇谋,把潍县的土豪劣绅斗得一败涂地。。那些为富不仁的“驮钱驴”相互结党,贿通州府大人,状靠天子脚下,上下左右一齐向老郑开刀,造谣中伤的“没贴子”充盈街头。郑板桥看到那些颠倒是非的黑告示,“气得疏须抖动,面色蜡黄”,夜对寒窗对夫人说:“有人讲,‘不聋不瞎不能当家’,果真又聋又瞎,怎能当官坐衙?”等心境趋于平静,饱蘸浓墨写下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又在大字下面加了几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A.糊糊里糊涂处事最好,可以明哲保身B.很难做到糊里糊涂,也不想这样

C.人真想变得糊里糊涂很不容易D.糊里糊涂最难得,也最难做到

讲析:答:(B)

这类题型也是测试理解内容能力常用的设题方式。

材料,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事例性材料与观点性材料两类。精选例题涉及了两类材料。

解答这类题型要善于分析作者使用材料的目的,要善于分析众多材料之间的关系。精选例题所选段落,介绍了郑板桥言行,表现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品质。他看到“驮钱驴”与官府勾结,造谣中伤,告恶状,气愤万分。因此,他的“难得糊涂”是愤慨之情的流泻,是不屈不挠精神的表白,本意当然是很难糊涂,也决不想糊涂混事。

解答这类题型常犯的错误是“断章取义”,即不着眼于全部材料表达作用的理解而抽取只言片语,从表面意思揣测。

课堂迁移训练:

1.阅读下边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上了小学,教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

“实在无法理解”所指的内容是:

A.荔枝肉是莹白的

B.荔枝的外壳是红色的

C.《荔枝图序》的文字

D.鲜荔枝

2.对画线句子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她们排列着一行队伍,轮番朝他们进攻。她们已经将老年迪斯科的音乐踩得很准,脸上笑容逐渐热烈,有些无所顾忌。她们起先是用目光袭击,然后挺起胸膛,她们踩着红色地毯,向他们婷婷而炯炯地走去。他们招架不住了似的,他们投降了似的放松下来,也不再害羞,甚至有些“厚颜无耻”地盯着他们的女人。他们想到:这是女人们,而她们也想到:她们是女人。她们好像已经将这点忘记了很久,她们在没有性别的服装里忘记了自己的性别,她们在没有性别的负荷里消灭了自己的性别,她们没有性别地度过了她们最好的岁月,她们几乎结束了女人最好的岁月而忽然记起了她们是女人。

A.她们在极左思想扼杀审美情趣中度过了做服装模特的时期。

B.她们在服装不分男女的时期度过了青春岁月。

C.她们在极左思潮猖獗的年月里度过了青年甚至中年时代。

D.她们在极左思潮扼杀审美的浪潮中度过了青年和中年时期。

3.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历史知识贫乏,查人名辞典毫无所获因此除了是清朝人外,缪苍荪的为人和治学态度都不清楚。我只知道他在《敬斋泛说》中讲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不时地把它介绍给摇笔杆或准备摇笔杆的朋友。

A.批评今天某些人历史知识贫乏,竟不懂查人名辞典。因而难以知道缪苍荪的为人。

B.抱怨历史资料不全,对缪苍荪其人无法弄清楚。

C.因查不到资料,对缪苍荪为人和治学态度弄不清楚,无法告诉读者。

D.作者自我嘲解,自认历史知识贫乏,因而弄不清楚

人的本质。而把人变成了被动的自然存在物或机器;唯心主义往往把人的意识属性抽象为人的本质,从而把人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幽灵。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理论界则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并把它简单等同于人的阶级性,从而使“唯物史观”变得贫乏,冷酷,变得敌视人了。

(56)概念的理解与阐释

精选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正确理解“人性”这一概念的说法后括号内打“√”。

学术界有的同志把人的本质简单等同于人性,认为人性就是人的本质,这是不准确的。人性和人的本质不是同一个概念。尽管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是人的共同属性,不具备这些属性,人就不成其为人,但无论这其中的哪一种属性或它们的总和都不是人的本质。旧唯物主义往往把人的自然属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而把人变成了被动的自然存在物或机器;唯心主义往往把人的意识属性抽象为人的本质,从而把人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幽灵。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理论界则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并把它简单等同于人的阶级性,从而使“唯物史观变得贫乏、冷酷,变得敌视人了。

A.人性是人的共同属性(√)

B.人性是使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

C.自然属性即人性()

D.人性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源所在()

E.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其中的一种或它们总和都不是人性的全部()

讲析:

这类题型从测试概念的理解与阐释的角度测试内容理解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的思考步骤是:先准确把握概念含义,再恰当阐释。对选择题

或是非判断题列出的选项,要从内容和阐释是否正确两方面审查。

精选例题选段谈的中心是不能把人的本质简单等同于人性,题干则是要求羊定“人性”的正确解释,因此,阅读中就要正确理解选段中有关“人性”的论述。“尽管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是人的共同属性,不具备这些属性,人就不成其为人”是直接论述“人性”的文字,从中可以提取两个正确说法,就是备选答案的A、B。这两个选项不仅内容正确,阐释的形式也正确,回答了“人性是什么”的问题。C、D、E三项都是对直接记述“人性”的文字的偷换。C、E两项将“人的本质”偷换为“人性”,C项再以偏概念,E项貌似全面而具有更大迷惑性。D项对“不具备这些属性人就不成其为人”错加解释,也具有一定迷惑性。

正确理解与阐释概念,是内容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课堂迁移训练:

1.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和高级阶段。随着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崭新的物质形态而出现,新的自然界历史就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从此开始成为生物圈,进化的主导因素;自然界的进化从此开始随着社会发展而进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通过社会生产被改造成适应人类需要的产品而在原有的自然性之外加上了“人化”的社会属性。总之,通过人类的社会生产,自然界脱离了原来的纯自然物理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而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纳入“社会──自然”系统之中,成为社会生态系统了;原来的自然史和自然生态史演变成为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了。

根据上文所表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段中“生物圈”这个概念有以下四种阐释,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A.指生物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即生物所生存的范围。

B.指自然系统──即“人类社会”。

C.指社会的生态系统──即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纯自然物理系统──即有物质的人类社会。

②“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加上“‘人化’的社会属性”,下列哪项属于这个范畴:

A.植物体分为根、茎、叶三部分。

B.生物进行变异的过程。

C.对动、植物优良品种的培育。

D.水循环带来的巨大能量。

2.对“反革命罪”这一概念解说得最准确的一项:

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地规定了反革命罪的量刑范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明确地向那些企图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的人大喝一声,停止颠覆活动。因此,想勾结外国,通敌叛国者千万别滑到深渊里去。至于那些策动暴乱或利用迷信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法分子也都有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A.反革命罪是以犯有叛国投敌的行为作为量刑范围。

B.反革命罪是指那些以推翻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和企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行为。

C.反革命罪的量刑是看其有无破坏社会制度的活动。

D.反革命罪,即犯有叛国通敌,宣传封建迷信的罪行。

(57)概念间关系的理解与阐释

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人的本质与人性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

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区别,归根结底是层次的区别。人的本质是人性的根据和基础。如果说人性是人的共同属性,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那么人的本质则是使人成其为人并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源所在。人的本质决定着人的各种属性。

A.人性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B.人性是人的本质的根源。

C.人的本质即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本质是由人性决定的。

讲析:(A)

理解与阐释概念间的关系,也是内容理解类题型常涉及的测试内容。

解答这类题型,要抓住关键语句,正确理解与阐释。精选例题选段中有两句话很重要,一句是“人的本质是人性的根据和基础”,一句是“人的本质则是使人成其为人并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源所在”。备选答案中,A项正确阐释了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关系,B和D项颠倒了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关系,C项离开了题干指令,扯到另外的关系上去了。

课堂迁移训练:

1.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们是很注重对社会发展史的研究的,但很少关心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演变史。其实,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的关系也在随着不断地演变着,在采集自然物的原始产业时代(旧石器时代),人类对自然物特别是自然生物,以手工采集为主,这种采集以自然再生产遭到破坏为前提。增殖自然物的农业时代(新石器时代),人类以增殖自然物的手工农业为主,在进行经济再生产的同时以经验的方式维持自然再生产。加工自然物的工业时代,人类以对自然物和农业产物的机器加工为主,而以自然再生产遭到破坏为代价,在创造自然物为特征的生物产业时代,人类以创造和增殖自然生物的生物化农业为主,将生产资料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结合起来。

选出对“自然物”与“自然生物”的关系解说得正确的一项:()

A.“自然物”就是指“自然生物”。B.“自然物”是“自然生物”的泛指。

C.“自然物”包括“自然生物”。D.“自然生物”含有“自然物”。

2.对“罪犯”和“被告”这两个概念在下文中运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据《新闻周刊》报导,台湾最高检察署对犯有五条人命的刘焕荣起诉。起诉书认为被告刘焕荣素行不良,手段残忍,应予严惩。后来台湾高检署在最高法院对刘焕荣判为死弄并执行之后,由检察官刘永铨发表了一个声明。他声称罪犯刘焕荣虽然是条汉子,可惜走错了路。

A.文中的“被告”和“罪犯”是同一语,含义一样,只是称代的口气不一致。

B.“被告”和“罪犯”是同一关系,被告一词是用于量刑之前,“罪犯”一词是用于量刑之后。

C.“被告”和“罪犯”是交叉关系,前者用于定性之前,后者宜用于定性之后。

D.“被告”即“罪犯”,前者用于行刑之前,后者用于行刑之后。

(58)观点的理解与表述

精选例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规定题目

对于整个创作过程中变形问题,论述较为全面、精确的,当推郑板桥。他以画竹为例立论:“红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时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就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对于艺术变形多层次的见解超过了古人,也超过了外国的文论家。他认为画家构思中的意象,不同于所观察到的物象。需要指出的是,他说得仍不够全面。其实“眼中之竹”也不同于“实有之竹”,当感官一接触到实物之时即发生了变形。因此艺术变形的递变过程应包括四个层次:

①郑板桥“说得不够全面”表现在哪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C)

A.只论述了“眼中之竹”与“胸中之竹”的变形问题,没有论述“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的变形问题。

B.只论述了“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的变形问题,没有论述“眼中之竹”与“胸中之竹”的变形问题。

C.只论述了“眼中之竹”与“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的变形问题,没有论述“实有之竹”与“眼中之竹”的变形问题。

D.只论述了画竹变形的问题,没有论述其它艺术形式的变形问题。

②选出能恰当填入处的一组(B)

A.手中之竹──胸中之竹──眼中之竹──实有之竹

B.实有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C.眼中之竹──实有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D.眼中之竹──实有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理解观点的能力。①题要求比较作者的观点与郑板桥的观点,找出二者的区别;②题则要求在理解作者观点的点础上,归纳出正确结论。

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是分清作者的观点与被评价者的观点。作者评价郑板桥“说得仍不够全面”,那么,“全面”指什么观点呢?从选段中看,郑板桥之论,加上“其实‘眼中之竹’也不同于‘实有之竹’”就全面了,就是作者赞同的观点了,因此①题四个选项中C项正确。从作者的观点出发,推出艺术变形的递变过程的四个层次自然应当是“实有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因此②题四个选项中B项正确。

课堂迁移训练:

1.《苕溪渔隐丛话》有有评价陶渊明诗句的话:“陶渊明意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也,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这里,将‘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含义恰如其份地评赏出来,实是评点的佳作。

①选出对“悠然见南山”解说正确的项:

A.“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意思,可见陶渊明归居田园后,悠然自得地欣赏南山之景。

B.“悠然”是长久的样子,目的在于写陶渊明弃官以后有充裕的时间欣赏山色了。

C.“悠然”是闲适的意思,意在无意中见到南山,把人与物融于一体了。

D.“悠然”是稳定的样子,目的是以景喻人,重在说明乐业于田园生活不再动摇“归园田居”的心志了。

②选出能填入处的一组

A.有意望山B.无意望山C.意欲望山D.长久望山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的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问题:划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观点,但“是有别一种意义在并未将观点阐述出来。请依据本段文字,选出作者要阐述的观点。

A.诗集《孩儿塔》不同于现在一般的诗作,它是新诗体的前躯。

B.诗集《孩儿塔》不同于一般的诗作,它属于无产阶级的战斗诗歌。

C.诗集《孩儿塔》不同于现代的一般诗歌,它是投枪和匕首,是战斗的诗歌。

D.诗集《孩儿塔》不同于一般的诗歌,它属于东方世界最进步的诗歌。

(59)语句间意义关系的判定

精选例题:选出对下面一段话句与句关系图示正确的一项

①事实上,辞章问题虽然是个形式的问题,却不只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关系的。②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③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写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④因此,不从课堂迁移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的修养,将很难有大的效果。⑤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严格地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使文章形式做到准确而优美,那也会有助于我们的头脑日趋精密和活泼。

讲析:答:(D)

理解语句间意义关系,既是测试内容理解能力,也是测试层次切分能力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型的思路是:先把握每句话含义,进而分析句与句的意义关系和组合关系。精选例题选段五个句子,①句提出观点,②句从正面解说,③句再从反面解说,①句与②③句构成解证关系;①②③句又与④句构成因果关系,①②③句是因,④句是果;①②③④句与⑤句是并列关系。符合这些意义组合关系的图示是D。

图文对照,是语句间意义关系判定类题型常用的设题形式。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对下列一段文字中句与句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

①然而,人和其它生物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又存着一致的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物”。②这就是说人的活动不仅改变自然,使之具有适应自己的性质,而且它也与其它生物一样具有适应自然的性质。③对自然的能动的反作用不能违背客观的自然规律。④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强调指出:“人和自然都受同样的规律支配。”⑤因此,我们如果只强调改变自然,过分地要求自然来适应自己,忽视自己首先要适应自然的一面,那么违背自然客观规律的结果就是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选出对下列七句话之间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

①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已的力量来办。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③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④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⑤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⑥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⑦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60).层次切分

精选例题:选出对下面一段文字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

①总的看来,鲁迅的治学方面是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许多方法的。②鲁迅生于一个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年代,他的治学思想是革命的,但又是切切实实的,不走极端的。③因此,他反对前人遗留下来的“奴才家法”,却又不是否定一切合乎科学的方法,这在中国文化革命中是难能可贵的正确态度。④今天学习鲁迅的治学方法,最主要的也是学习他那切切实实的治学精神,并不一定重复他那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研究工作。⑤再有,今天学习鲁迅的治学方法,还有更须强调的是:鲁迅之所以能够继承前人又超过前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后期学得了唯物辨证法,这是指导他治学的更为根本的观点和方法。⑥因此,我觉得,如果进一步研究鲁迅在学术上的成就,就要研究他在治学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讲析:(B)

正确切分层次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内容,有时要深入到正确把握句与句的意义关系。

精选例题选段共六句,①句总说鲁迅治学方面的特点,②句谈他治学思想“切切实实”的特点,③句解说“切切实实”的表现,④句谈今天学习鲁迅治学方法主要也是学习他那“切切实实”的治学精神,⑤句进一步分析鲁迅能够继承前人又超过前人的原因是学得了唯物辨证法,⑥句主张研究鲁迅治学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可见,①句总说是一层;②③句都谈鲁迅治学思想“切切实实”的特点,③句“因此”是连结②③两句的标志,这两句应为一层;④句开始推进一步,“今天……”是语意推进的标志,⑤句“再有”既标明与④句连结,又表示语言再推进,⑥句“因此”针对⑤句而言,④⑤句应归为一层。

切分文章或段落的层次,是为了分析作者思路展开的轨迹。对作者思想的把握,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测试常涉及这类题型。

课堂迁移训练:

1.请选出对下列一段文字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

①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②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③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的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④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下面这段文字共有八个句子,对段内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②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③这个道理十分浅显。④但是,有的人根本抹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专门学问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广博知识的更重要意义。⑤他们根据自己的错误看法,还往往以“广博”为“杂乱”,不知加以区别。⑥因而,他们见到知识比较广博的人,就鄙之为“杂家”。⑦殊不知,真正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却是难能可贵的。⑧如果这就叫做“杂家”,那么,我们倒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1).主旨概括

精选例题:选出对下面文字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C)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其中,其种颜色往往兼有冷暖感。红、橙、黄等色,类似于太阳和烈火那样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的感觉,称之为暖色;蓝、青、紫等色,害似于碧空和寒水那样的颜色,往往引起寒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色。颜色的冷暖感是相比较而言的,不是绝对的。暖色中,又有冷暖的差别,冷色中,也有冷暖的差别。例如,朱红色与紫红色相比就显得比较热;墨绿色与淡绿色相比就显得比较冷。

A.阐释联觉这一心理现象的特点B.阐释色彩联觉的产生过程

C.阐释色彩联觉产生的原因D.阐释联觉与色彩联觉的关系

讲析:

主旨,指作者的表达目的。概括主旨的前提是对内容的正确理解。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内容理解入手,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目的。

精选例题选段诠释“联觉”第二句起,则只谈“联觉”中的“色彩联觉”了,把握住这个特点,才不致于在内容范围上作出错误判定。全段围绕什么中心展开阐释呢?这需要细心体会。写某些颜色为什么会引起温暖的感觉,某些颜色又为什么会引起冷的感觉,都是从色彩联觉产生的原因这个角度阐释的。告诉读者色彩联觉产生的原因,正是作者的表达目的。

四个备选答案中,A项概括范围不当;B项错误理解了作者的表达目的,原因是对选段内容理解错误;D项离开了选段内容。只有C项是正确的概括。

课堂迁移训练:

1.选出对下面一段文字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

教科书通常把由氮、氧、氩等气体组成的大气称作“干洁大气”。所谓“干”,没有水汽;所谓“洁”,就是没有尘埃杂质。但是,大气存在于大陆和海洋之上,又怎能不受到陆地和海洋的“渗透”呢?“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大气中有水分。大气的流动会带动水分的循环。在热带海面上,大气中的水按体积计算,可达4%。在终年无雨的沙漠地区,大气中也还是存在着微量的水汽。大气和地壳也有联系。“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大气流动会引起尘土飞扬,弥漫空中。即使在远离陆地的海面上空,大气中也还是会有尘埃。

A.阐释大气中有尘埃,不存在什么“干洁大气”的现象。

B.阐释大气中有水分,不存在什么“干洁大气”的现象。

C.阐释大气中既有水分,又有尘埃,不存在什么“干洁大气”现象。

D.阐释大气中既无水分,又无尘埃,的确有“干洁大气”现象。

2.对下文主旨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一定要先让老百姓富起来。百姓富了,管理就容易。百姓穷了,管理就难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百姓一富就安守乡里重视家业,安守乡里重视家业就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就易管理;百姓穷了就欲背弃故土轻视家业,欲背弃故土轻视家业就敢凌章犯典,凌章犯典就难以管理了。故曰“稳定之国常富,动荡之国常贫”。因此,善于治国者一定要“先富民而后治”。

A.老百姓富了,敢犯法的人就少了。

B.老百姓贫穷,社会就不稳定。

C.富国好管理,穷国则难管理。

D.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是先使百姓富起来。

3.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是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A.说明小说和艺术距离之远。

B.谈个人小说成集时的复杂心情。

C.谈小说成集后的不安情绪。

D.谈为小说能暂时赢得读者的喜悦心情。

4.下面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落在水面。梗上只留下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下来,还覆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栏的天空下的荫蔽。

A.赞扬荷叶庇护红莲的高尚之情。

B.借红莲受到荫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心。

C.借雨中荷叶庇护红莲的描写,抒发了对纯真的母爱的赞颂之情。

D.赞颂荷叶在雨中庇护红莲之情,也赞颂了纯真的母爱之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最喜欢的水果
男孩,你在哪里?
待到满山红叶时,我在香山笑
开心
快乐的元宵节
中秋节
太阳和月亮
想跟爷爷学写字
包饺子
妈妈生气了
我的弟弟
跆拳道新教练
元宵节赏烟花
换班
春天
简明有效的工程进度控制方案
浅谈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120条建筑设计经验分享
预算编制依据
楼梯构造常识问答
工程造价的计价种类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的计算
瓷砖填缝的最佳程序
从对农民工的技术管理论亟待编制施工过程控制规范的必要
不说就忘的争议费用
计价依据的分类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四步法
某公司施工图设计要求
建筑质量为何问题频出?
逆作法施工技术
《我不是最弱小的》美文欣赏 聪明的虾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重点问题探究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随堂练习 巩固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同步作文 马是人类的忠诚朋友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训练素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考点练兵2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重点字词梳理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重点字词的意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趣闻故事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整体阅读感知
《我不是最弱小的》同步写作范文 暴风雪前的温暖
《我不是最弱小的》考点练兵1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考点练兵 积累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同步作文 朋友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同步作文 烧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