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_语文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_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不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所以,教师的主动性不是主要放在设计课程上,而是注重在课堂上如何控制学生,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尽量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培根语),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有其普遍意义。学习方法从大范围上来讲是学习艺术,也可以归结为学习科学的范畴。而本文仅就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作一探讨。

一、 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中的色香味,获得营养。一篇范文,也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作品,从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食客去品尝,其后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读,无法学习语文。

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在课堂上的大多数场合,则采用朗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则是学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 ,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靠参考书,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质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的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 ,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 。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某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添加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总之,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是学习方法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善于创新的学习方法,是指导学习方法的目的。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往往碰到这样的矛盾: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但并不是不对。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语文的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而学生的答案完全是合理的,怎么办?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21世纪的人才。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一个答案,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各抒己见呢?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对于提问,也总是运用“你喜欢哪句话” 、“你欣赏哪一段” 、“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方式来提问,暗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同时,对学生反复强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顾忌别人的看法。

总之,指导学生以创造为目的的学习方法,鼓励创新,激发个性,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开发智力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写给战争里的孩子一封信
生命之爱
幸运的战争孤儿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生命本是风景
战争与孩子
一张旧照片
战争下的孤儿
战火中的哭泣
战争是魔鬼
什么是生命?
战争中的孩子
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
废墟中的孩子
各大学专业院校特色专业介绍
浅析雕塑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会审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灌注桩施工
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瓷砖装修攻略
流水施工的组织及表达方式
CAD操作技巧
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组织中的作用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装饰项目中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实践
屋面(刚性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小小鸟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二讲义
《松鼠和松果》背景知识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梳理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意思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语句探究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松鼠和松果》随堂练习 巩固篇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种小鸟
《松鼠和松果》老师语录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整体阅读感知
《两只鸟蛋》范文 爱护小鸟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一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