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_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_语文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30

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_语文论文

 

必须从两方面着手:1、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2、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论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在中学教育中,恕我直言,恐怕成绩最差的就是语文教学了。从普遍存在的现象来看,语文教学是只重形式主义的课文分析和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其语言素质的培养关涉到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审美情趣等)。这样,学生就只能被动地充当“听众”,充其量只会去解答一些语文选择题,而不大可能成为熟练地掌握语文工具的人。

近年来,虽然中学的升学考试命题愈来愈倾向于淡化死硬的知识板块,而代之以生动活泼的智力题,但这种考试改革毕竟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不能完全公正地考查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地方,况且,几十年教条主义的影响确实是积重难返,所以,尽管语文界年年喊改革,一些五花八门的教学法也层出不穷,但实际效果仍然是少慢差费——多数中学生在长达1500课时语文课堂里居然没有真正学到善读善写的本领。这种严重的教育失误不能不引起我们沉重的忧虑,那么,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在哪里呢?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迅速从应试教育这个怪圈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彻底扭转语文课“重教轻学”的局面,要着眼于学生本身语言素质的培养。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里包含着非常重要的哲理:一方面,作为“人之师”,他必须能引好学生“入门上路”,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虽然能得到教师的指点,但要登堂入室,窥视宏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则主要还得靠自己的努力,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要而言之,要把握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就得从两方面着手:1、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2、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施教者论

以前,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里都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把教师当作父母一样供奉。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出于这样的理解:父母是肉体的引路人,而教师则是灵魂的引路人。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正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出一般人的德才识学等方面的素质,具备了作“引路人”的资格。

然而,从当前全国语文教师的素质来看,非学者化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社会上有些人甚至认为:数理化是“硬件”,语文是“软件”。教数理化不能凑合,教语文可以凑合。这实在是大谬之见。客观地说,语文课不仅难教,而且收效慢。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想把一个班或几个班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则是完全不可能的。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绝不能只守着一本教材和一份参考资料,而是至少要熟悉整个初中、高中的教材,除此之外,还必须博览群书,有较渊博的语言学知识、文艺学知识、文章学知识,还要粗通一些边缘学科如哲学、历史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而言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几乎各方面的知识都得涉猎——语文课好比一个超级市场,百货齐全,百十来个学生,古今中外、天上地下都要问老师,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裕如。比如说,学生问到古代的注音是怎么回事,教师就要能解释“反切”;再比如说,学生问到填词是怎么回事,教师就要能解释词的平仄和用韵的规定以及应当使用什么工具书等。

在表情达意方面,语文教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无论是在书面或者口头,应当能条理分明、逻辑严密、明白透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准确、自然、感人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生动形象地描绘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

有了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表情达意的能力还不够,语文教师还得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比如,布置学生背的课文,教师也要能背诵如流;再比如,布置学生作文,教师自己也应当“下水”作它几篇,以示规范。言教不如身教。如此,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有些教师,眼高手低,讲起作文理论来滔滔不绝,可就是从不练笔。这种懒于动笔的习惯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试想,一个“写作门外汉”,一个“空头理论家”,怎么能训练出文场笔苑的高手呢?

最重要最难做好的,就是语文教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兴趣爱好,以便于因材施教。这里面的工作是很难“量化”出来的,但这种针对学生个人的指点和督促则是非常宝贵的。

总而言之,既当了语文教师,就得学“十八般武艺”(最好能精通一门外语并且能熟练地使用电脑),就要有“殉道的”的精神,不可有丝毫懈怠。经常穿街走巷或在家看电视打麻将是无法教好语文的。

三、学习主体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毫无疑义的。问题是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还是以课堂教学为唯一的渠道,完全不顾及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只是一味训练学生怎样去应考。诚然,学生的学习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里,狠抓课堂教学不算错,但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课堂教学并未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听过许许多多的语文观摩课,这些观摩课有些就干脆设在舞台上,几乎都搞得很热闹,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一言堂”的变种。这些教师在观摩课里挖空心思地“变招数”,实际上真正动了脑子练了口才的是教师自己,而学生并未真正提高实用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生前曾把一些搬到舞台上的观摩课斥之为“好象做戏一样表演”。我敢断言,如果中学的每一节课都搞得象这些观摩课一样“热闹好看”,那么,到学生毕业时,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恐怕充其量只是“微乎其微”而已——有的学生也许连一篇简单的消息也写不好。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味地灌输,学生的“主动学”被教师的“一言堂”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的“主讲”(或“主演”)所夺走,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束缚了学习主体的发展,阻碍了学习主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教。”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自己看书读书,不断吸取精神养料,一是要教会学生把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上切忌搞形式主义,切忌一套一套“演”得好看,关键是注重实效!其原则是让学习主体动脑动手。一个真正为学生利益着想的教师,应该拿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勇敢地从“演员”的位置退居到“教练员”的位置上来。教师的职责不应是滔滔演说(或满堂对话),而是相机指导、点拨。比如说教人打乒乓球,若是教练一味大谈孤圈球的原理,却不让运动员自己练一练,也不让运动员观摩一下孤圈高手的动作,那么,要教会运动员拉出高质量的孤圈球就无异于海市蜃楼了。难怪上海育才中学公开提出要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很有见地的。

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引路人”,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哪些事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治学方法,如“快速阅读法”“精读法”“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做卡片、编索引的方法”“快速作文法”等等。

其次,要优化课堂结构。在四十分钟里,应尽可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开头几分钟,教师可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或预习的学习情况,然后布置作业,规定阅读或写作的要求。接着便进入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自己独立作业,教师巡视答疑——这一环节约需半小时。最后,教师用几分钟归纳和布置预习。当然,课堂结构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灵活的处理——比如遇到带有共性的疑难的问题,则可将独立作业这一环改为小组或全班讨论,讨论而得不出正确答案的,教师则可开怀畅讲,或纠正或补充或阐发。

最后,教师还应十分注意学习主体的非智力结构,如兴趣、爱好、意志、情操、信念等。甚至可以巧妙地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以唤醒学生的潜意识,使他们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诸般心理品质,滋润其潜在智能,最终获得教师所期望的发展。

将课堂还给学习主体,这是个绝不能让步的原则。课堂教学绝不能讲究形式上好看,一忽儿这样一引导,一忽儿那样一分析要求,搞得眼花缭乱,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浪费了时间。还是实在、实惠一点的好。

有些领导和教师生怕讲少了是误人子弟,其实,照搬教参书“满堂讲”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这是极易偷懒的办法,讲完了也就完了,至于学生得到了什么,那鬼才知道呢!如果教师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他就能断定哪些应讲,哪些不应讲。老子说得好,“少则得,多则惑”嘛!一堂课内,应尽可能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自己去读书作文作练习,来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才是语文课的“本来面目”!(至于有时也需要学生高声朗诵或热烈地讨论,则另当别论。)一个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语文教师,千万不要理睬那些“课上得不饱满啦”“分析不透彻啦”“冷场啦”等套子式的评论。

语文的“奥秘”是不可能由教师传导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引路和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代替不了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过,语文可以无师自通。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学生没有教师会学得更好。高明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前进路上的障碍”。反之,从学习主体方面来说,一个学生,如果他不执著、刻苦地阅读、思考和写作,或者他学而不得法,那么,即使他有一个高明的教师,那也是徒然的。决定的因素是内因,决定的“战役”要靠学生自己去打。因此,一个明智的语文教师不会过份把精力放在所谓“课堂教学艺术”上。过份强调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尤其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经常集中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关键还是在于抓学法,看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看你是否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看你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写字习惯、读书习惯、写作习惯、听话及听广播的习惯、言语习惯等等)。关于这一点,不迅速转变观念是不行的,忽视抓学法就是变相的误人子弟!

具体说,要把课堂还给“学习主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总体把握,宏观控制。

学生已经了解的就少讲或不讲。以高中语文知识学习为例,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不少内容,在高中只是进一步拓宽和加深的问题,因此,教师大可不必从头讲起,只需指导学生清理出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即可。比如,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体分类图表”“文学常识简表”“文言文知识结构图”等。

2、讲“难懂的重要的新知识”

换句话说,讲的内容应“以新的为主”,“以重要的为主”,“以难学的为主”,统编教材所编写的课后单元知识就是“纲”,抓住了这个“纲”,就抓住了“难懂的重要的新知识”。用课后“单元知识”来统帅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就会觉得纲目清楚,抓得住,记得牢。

3、 指导学生自己在“阅读分析本”(或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上做练习。但此项练习不宜过多,不应占去其它几项的时间。

4、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读写结合”如同绘画中的“临摹”,不可小视。或仿写或改写或缩写,如把科学小品改成平实的说明文等。

5、抓好作文前的引导和作文后的讲评。

6、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四、结语

语文是工具,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了语文知识中的部分内容外,一般不具备深奥的理论,不象数理化那样难懂,非得教师一一讲解不可。但另一方面,它又不象数理化那样,理解了,就占有了,就可以去解决问题。比如,把握文章的精微之处就并非易事,而写出象样的文章就尤其难。语文素质的提高不大可能立竿见影,主要靠天长日久的熏陶感染。

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都尽可能让学生多读多写。我的工作主要是“引导、督促、解惑、检查”。我教的每一届学生几乎每年都能在省以上的作文竞赛中获得十项以上的等级奖(含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十篇以上的文章,在高考中拿到语文单科全省前几名。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一要靠好的教师引路,一要靠学习主体自己去探索,这两者又以后者尤为重要。

当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仅仅只涉及到以上论述的两个方面,即如“学习主体论”,也不仅仅只关涉到“课堂教学”问题。实际上,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特别是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和写作有极大的关系,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赘叙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学后是否应经济独立?
以金融危机为主题的英语作文
躲猫猫”英语怎么说?
对大学生的看法
山风景区的变化
何克服考前紧张情绪
给中学老师的感谢信
运会获奖运动员的高薪问题
北方旱情
业生的择业观
次有意义的活动
市里养宠物合适吗?
俄卫星发生史上首次太空相撞
About Examinations(有关考试)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看法
推动当前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几点建议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1)
浅谈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的流失(1)
浅析学生电子档案系统的建设
三峡民间美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窥
论医学院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的流失
房地产档案风险与对策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浅议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
网络档案管理待规范
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之我见
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浅谈档案缩微品的利用(1)
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草船借箭》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之一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的意思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梳理
《景阳冈》老师语录
《草船借箭》随堂练习 巩固篇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之二
《草船借箭》整体阅读感知
《将相和》重点字词梳理
《草船借箭》重难点分析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将相和》考点练兵 基础篇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