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用直线的思维探求曲线的美_语文论文

用直线的思维探求曲线的美_语文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用直线的思维探求曲线的美_语文论文

 

英国著名画家和美学家威廉·荷迦斯在其《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波状线比任何线条“都更能够创造美”,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它“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性”,可以称之为“富有吸引力的线条”。波状线是一种曲线,如果把文章的思路以线作比,那么很显然,《拿来主义》属于曲线,它的论辩力量和艺术魅力与其文思的曲线美互为依存。请看:

本文标题“拿来主义”即点明了文章的“论题”,但是行文却未用立论文的常见思路,而以驳论开篇,从“闭关主义”政策的破产谈到代之而起的“送去主义”的某些做法,从行文思路上来了一个逆转。当读者正意欲探究“送去主义”之弊时,作者却又将此按下不表,反调转笔锋以破题:“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行文至此,如果即展开正面论述,详细论述自己主张“拿来主义”的理由,然后再论“送去主义”的弊端,也属常见的思路。然而此时作者笔锋又一转,避开了“拿来主义”,重新回到开篇提出的“送去主义”的分析论述上,先肯定“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接着又分析“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的后果,从而才提出了论点:“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照一般人的思路,行文至此就该集中笔力论证“拿来主义”的主张了,然而,鲁迅先生却不然,此时,他又搁下“拿来主义”的话题,而转换笔势对“送来”这一问题进行举例分析,指出了其实质。

承此,明确指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然而,作者并没有顺着这一笔势一贯而下,而是又从侧面落笔,用设譬的方法,分析了“三种错误的态度:孱头、昏蛋、废物’,这三种分别指代了怯弱的逃避主义、“左”倾的虚无主义和右倾的投降主义。前两者不去占有,后者有所占有,但三者都不挑选有价值的东西,则是相同的。所以,作者大声疾呼:“‘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至此,作者才回转笔锋开始正面直接论述“他占有,挑眩”。

经过这一番反复迂回的铺垫蓄势,并再次设喻,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有价值的东西,它有一定营养,所以要吸收;以鸦片比喻有毒有害但却又有某种用处的东西,所以要合理使用;以“烟灯”和“烟枪”比喻文化遗产中无用的东西,是糟粕;而姨太太则是腐朽堕落的东西。至此,我们不仅清楚了作者主张“拿来主义”,而且明确了其内涵。

经过这样层层铺垫,反复迂回,不断蓄势,使读者欲知究竟之情急不可待,此时转入正面的分析论述,正如江河横溢之势,一泻千里,不可遏抑,既在文意上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又在文脉上一气贯通,气韵流畅,同时又在读者的心里激发起了阅读的兴趣、探求的欲望和思考的冲动,真可谓曲致诱人,笔墨飘香。

文章经过这样一波三折,张弛相间的分析论证,文章的关键之一:“为什么”“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揭示;同时,也对“拿来主义”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生动深刻而又巧妙的界定:“拿来”不是“送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作者笔走龙蛇,腾挪跌宕,使行文灵活多变,摇曳多姿,在曲折盘旋之中蕴含着巨大的论辩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极致。

那么,如何将本文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色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既快捷又深入地领悟体味掌握呢?

如果说本文的思路是曲线状的,那么我们不妨用直线的思路去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意蕴,感受文章的思辨的艺术美。

把“直线”,借用至此,即指读者不受作者思路的限制,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作品内蕴的最深层次,以期从根本上把握作品的全貌及其内涵。

就本文而言,直线思维有两种形式:

其一,洞幽发微,找关键词。讲读本文,新课伊始就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且要求学生依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中的“所以”,在上文寻找与之相呼应的“因为”或者“因为”应该放置的确切方位。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讨论,能得出“因为”的位置应在开头的正确答案。而且,经过分析梳理,可以基本上把握行文的如下思路:“因为实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都不行,‘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实行拿来主义’。”

此题看似简单,但不细读课文不行。不运用脑髓深思不行,比如文章第六段中“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这句话中的“因为”就很有迷惑性,有的学生就这样归纳梳理:“因为是别人送来的,自然要符合送者的目的,送者就会把一些不好的、甚至完全有害的东西送来,这对我们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不能再让别人送来,而要自己拿来。”这个分析似乎也顺理成章,颇有道理。但是若再深入再全面地一分析就会认识到:对我们有害的不仅是“送来”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后果同样是十分有害的,而且,这些也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原因。所以,“因为”应该加在开头,经过这个训练,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同时也明确了文章具体内容的因果关系,把握了文章破与立的意图,体味到了行文曲折有致的气韵之美,也感受到了逻辑推理的思辨力度,学生在阅读当中学会了阅读,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真是一箭数雕,由此可见,施教之妙存乎一心,引导得法则必然是事半而功倍。

其二,中心爆破,直奔重点。这种思路的大概过程如下: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明确“论题”、“论点”定义及其区别———论题即谈论的话题,内容;在表现形式上是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其范围比论点要大。论点则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或某个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态度;在表现形式上是一个明确完整的判断;它的范围比论题小但却比论题具体明确。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标题乃文章的“论题”,然后让学生找出本文的论点。当学生指出论点在第五自然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后,则趁势发问:“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的呢?”依照议论文的一般思路要回答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本文紧承论点的提出,回答了什么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在提出论点后,作者并未转入正面论述,而是先区别了‘送来’与‘拿来’的不同,接着强调拿来的关键在于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反面着笔,分析批判了几种错误态度和做法,承此才转入了正面的分析论证。其次让学生明确作者紧承论点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明白了以上问题,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问:“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呢?”而这正是学生思维活跃之际,正处在欲知究竟的急切之中,如果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此时此刻正是“启”与“发”的最佳时机。因而,此时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分析第一部分,则会自然轻易地得出一个结论:“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等都不行,所以必须实行‘拿来主义’。”

这种思路的意义是:跳出了文章本身先因后果的思维框架和模式,先分析“果”再探讨“因”,这样既保证了重点(拿来主义),又化解了难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使全文泾渭分明,主次显豁,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就抓住了要领,可以轻松自如地实现教学目的。

这两种思路,其实都源于同一原则,那就是:“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基于此,可以认为,老师的责任不是告诉学生课文如何美,也不能只停留在帮助学生探讨美的层次上,而是要以教材为例子,使学生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以及探讨文章内蕴的思路,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学习。用形象的话说,即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自已去开启大门挑选珍宝。要做到这一点,老师的责任就显得更加重大,而难度也更大———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是教师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教师匠心的流露,是教师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何等重要。一桶水与一碗水的比例已远远不能适应今日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之所需,“弱水三千”与“一瓢”的比例方有望在施教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给奶奶送点心
鲈鱼
放风筝
小鸟别害怕
美丽的小叶女贞
小金鱼
长颈鹿的长围巾
我最难忘的事
书法课
调皮的小虾
我第一次看雪
爬山
一次有趣的游戏
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切线模量法
弧形钢闸门流固耦合自振特性分析
基于原位旁压试验的地基非线性沉降
超大型混凝土搅拌楼在龙滩水电站应用
感潮河网水动力模型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劈裂灌浆技术在普宁三坑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顺德三杯茶险段整治工程试验研究
用三种方法(程序)进行某拱坝的计
潮州大桥工程防洪影响评价分析
铁路列车振动荷载对临近电排站及堤围的影响分析
汕尾电厂进港航道疏浚悬浮物扩散数
香日德河流域水资源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数值波浪水槽中的斜坡式孔隙结构规则波消波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浅议
引水发电洞进口及出口高边坡稳定分析计算
《白杨》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白杨》随堂练习 提高篇
《白杨》同步作文之范文欣赏
《白杨》老师语录
《白杨》趣闻故事
《白杨》教案设计之讲解篇
《白杨》重点字词梳理
《白杨》随堂练习 巩固篇
《白杨》重点问题探究
《丝绸之路》作文指导二
《白杨》考点练兵 积累篇
《白杨》教学设计之体味篇
《白杨》重难点分析
《白杨》考点链接之相关文章阅读
《白杨》同步作文之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