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三、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应该是一件很轻松,也很感兴趣的事。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很长)
2、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2、分组讨论: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①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②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我介绍
- 扫楼梯
- 升旗仪式
- 花伞借给谁
- 小草的梦
- 参观杭州动物园
- 我的家
- 下雨了
- 美丽的春天
- 妈妈的爱
- 冬天的雪景
- 春天来了
- 过马路
- 木棉花
- 叠衣服
- 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语测试的互动方法
- 全速跑、多级跳和负重半蹲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影响
- 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 教师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班主任专业化
- 行动研究及其在管理教育与研究中的应用
- 体育课堂不应忽视多种意识的培养
- “教师即课程”何以成为可能
- 发展性评价在实践中的难点分析
- 浅析“平安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 现代德育应以生活为中心
- 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综述
- 浅析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过程
- 浅谈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 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类型与特征
- 《北京亮起来了》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 《画风》教学设计之二
- 《邮票齿孔的故事》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第二课时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画风》
- 《难忘的泼水节》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