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汤姆·索亚历险记》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美好的时刻
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记得我的这一时刻出现在八岁那一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荫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的,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模仿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生命在活动,地球在旋转,江河在奔流。这一切对他来说也许是莫名其妙的事情,也许已经使他模糊地意识到: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1.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①“美好”指的是
②“时刻”指的是
2.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3.第三自然段中“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分)
4.下面两个句子描写有深意,请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2分)
(1)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
(2)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
5.第四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2分)
6.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作简要分析。(1分)
【参考答案】
1、①.“最美好”表现在:
(1)月光洒满了屋子,乡村静谧。
(2)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母亲浓浓的爱。
(3)小动物们欢快的在树林里嬉戏,鸟儿自由的歌唱。
(4)空气充满了花香,花草树木都在勃勃的生长着。(①宁静(1分)、温馨(1分;答“宁静”1分;答“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等1分,共2分;②春天的夜晚只答“夜晚”或“晚上”给1分。)
2、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3、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4、(1)作者同时描写了近处月亮的“亮”与远处“树林”的“黑”,进一步写出了此时乡村的“万籁俱寂”--让人享受这乡村的宁静却不会有恐惧感,同时也突出了乡村夜晚的美好。)
(2)“青青的瓜藤”到“花”再到“结果”,然后由果又回瓜藤这种活力是来自自然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这句话在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敬意
5、不矛盾。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烘托了(或“表现了”)夜晚的和谐、美好(2分)。(只答“不矛盾”不给分;说明“衬托”“烘托”手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6、语言生动(1分)。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1分)。(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举例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胆小的我
- 我的家乡
- 我最喜欢的水果
- 我和我的同桌
- 狭路相逢,勇者胜—《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快乐的“五一”
- 家乡赞
- 生态文明环保行动
- 我们班的“怕痒大王”
- 我给小队起个名
- 骄傲的大树
- 买陀螺
- 数学中的一家子
- 春雨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民主化的陷井——关于民主化的几点思考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影子》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