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又学会了走路
- 暑假日记
- 两个世界
- 荷花池
- 校园秋色
- 美哉,海盐的黄昏
- 迷人的青山湖
- 爸爸的嘴巴
- 暑假日记
- 气冲冲的老师
- 大海啊大海,我爱你!
- 我家的小花猫
- 时光闹钟
- “寝室八侠”
- 美丽的夕照
-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公共政策论文
- 小规模企业审计报告对内控制度的考虑
- 推进武汉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研究(1)论文
- 论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 对审计专业判断的若干思考
- 浅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
- 公司治理图景下的新审计模式
- 绩效审计实践及其难点与问题
- 谈企业文化的存在及发展原理(1)论文
- 论国家审计体制形成的影响因素政体和法系
- 审计收费问题探析
- 关于乡村审计发展的探讨
- 审计风险再认识及风险导向审计演变过程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 论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效益性特征
- 《安塞腰鼓》课后反思
- 《安塞腰鼓》实践教学
-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 《竹影》有关资料
- 漫画家丰子恺
- 墨竹考源
- 《子恺漫画选》自序
- 《安塞腰鼓》教学杂谈
- 画竹名家
- 《竹影》主题思想
-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 特级教师谭青峰这样教 《安塞腰鼓》
- 《安塞腰鼓》词义辨析
- 《安塞腰鼓》教学后的反思
- 教研,有一种力量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