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一起读课题——《坐井观天》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
二、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思考: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
3、反馈。生答思考题,师板书,结合课件演示。
青蛙图 天 小鸟图
有
不过井口那么大 多 无边无际
大
小朋友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要*小朋友自己来读懂。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21页,自己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比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学生评议。
四、第一次争论。
1、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指名讲。
2、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3、既然小朋友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辩论赛,同意吗?赞成青蛙的我们称为青蛙方,请坐到左面,赞成小鸟的我们称为小鸟方,请坐到右面。
学生交换位置。
五、再读课文,找出有力的证据。
为了证明自己方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对吗?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书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个词可以作为你的证据,同时也拿出你从课外搜集的资料。
开始你们组去研究讨论吧!
六、第二次争论。
1、两组争论。
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说:“现在请青蛙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及时指点。
七、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1、刚才小朋友争论得相当精彩,看来准备都很充分,现在我们进行读课文比赛。青蛙方读青蛙的话,小鸟方读小鸟的话,直接对话,行吗?要读出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很肯定的语气。
自由练习——指两名对话——集体对话。
2、读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除了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指名答。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而今天我们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来为青蛙说话,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知识,我真佩服你们。
八、角色换位。
1、有一天,有人来井里打水,水桶盛满水往上提时,不小心把青蛙带了上来,而那只小鸟又下来喝水,因翅膀受伤无力再飞出去,这样变成小鸟(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现在青蛙、小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2、现在请你们组里讨论,等会派代表来说,看哪边说得更精彩。请小朋友好好动动脑筋。
3、两边派代表发言。
九、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玩具朋友——恐龙合体战队
- 我在网上发表文章了
- 我上网体会到了……
- 我的生日PARTY
- 我的多动症
- 美丽的秋天
- 时钟里的风波
- 游戏血战上海滩
- 《大渡河》观后感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有趣的语文课
- 第一次当国旗班
- 难忘的数学竞赛
- 包饺子
- 给爸爸戴眼镜
- 论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地铁车轮外形磨耗自动检测系统
- 浅析农村小水电站力率关系
- 浅析建筑电气施工管理
- 城市快速轨道建设与环境保护
- 城市轨道交通中压双环网运行方式和联锁、联跳关系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
- 电气审图要点
- 以全球化视角看邓小平文化观
- 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技术集成化探析
- 面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的冷静思考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导则
-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 电梯电气故障检修实训教学的探索
- 美国新帝国主义全球战略的政治哲学解读
- 《黄山奇石》综合资料
- 《雷雨》教学设计之三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
-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 《雷雨》教学设计之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雷雨》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综合资料
- 《日月潭》教学构想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