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整体阅读感知
翻新时间:2023-08-04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整体阅读感知
(1)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李大钊先生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精神。
(2)文章结构
①文章的段落划分:
(1)引出下文,父亲被难几经十六年了。
(2-7)局势严峻:高度负责
(8-18)全家被捕:处变不惊
(19-29)法庭斗争:凛然正气
(30-33)被害之后:激励后人
②文章结构: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几件事?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从全文看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
(李大钊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漂亮鱼》有感
- 畅谈荣辱观
- 《一个苹果》读后感
- 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感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精彩的演出
- 感恩的心-读<<双麂战狼>>有感
- 爱的价值
- 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爱,是生命的力量
- 珍惜时间——读《匆匆》有感
- 读好书,谈荣辱
- 读书收获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 从美学的角度浅谈表情艺术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探析
- 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 小议艺术的民族性和国际性
- “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独特性
-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
- 幼儿教育领域的辛勤跋涉者和引领者——赵寄石教授
- 美国中小学师资认证与聘任制度研究
- 论上河阳戏音乐的“俗”与“雅”
- 小学英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 生活中的物理
- 探讨装饰艺术花版设计中的线造型
- 现实情境 生活体验 德育创新
- 我多想去看看
- 雨点儿
- 小小的船
- 《画》 教学设计三
- 《画》 教学设计二
- 《画》 教学设计三
- 影子
- 《画》 教学设计一
- 《画》 教学设计一
- 比尾巴
- 静夜思
- 爷爷和小树
- 阳光
- 画
- 《画》 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