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07-09
乞巧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人人皆知的浪漫爱情故事。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乞巧节。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古代七夕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现代七夕
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七夕夜间妇女们成群结队、燃烛斋供的情景。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七月乞巧图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知道什么叫相思豆
- 地动仪
- 浪花
- 在公园
- 小白免
- 我想......
- 游茶山
- 会唱歌的盘子
- 看动物
- 啊,茶山真美
- 柿子
- 蜗牛为什么爬的那么慢
- 我当过一分钟船长
- 菜粉蝶
- 我们身边的垃圾
- 关于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诉求和策略
- 生态化学习:析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观的理想选择
- 关于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呈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 试析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 试析对高职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实施成效的思考
- 关于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
- 试论彩信和WAP移动学习模式在电大的应用
- 关于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关于新中国学徒制演变的制度分析
-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 关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综述
- 简析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关于政府统筹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与示范功能
- 试析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 《〈世语新说〉两则》特殊句式
- 《诗两首》课时训练
-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 《咏雪》的教学启示
- 《〈世语新说〉两则》学法导引
-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导读
- 《〈世语新说〉两则》典题例析
- 《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
-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
- 《〈世说新语〉两则》课题研究
- 《〈世语新说〉两则》课标解读
-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简析
- 常用的几种古代计时法
- 《〈世语新说〉两则》课文鉴赏──简练隽永的语言美
- 《〈世语新说〉两则》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