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30
《各具特色的民居》 相关链接
1.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
500万人。其中国内4
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
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
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4.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邻里情
- 宽容的老师
- 狂欢夜
- 小鸭成长日记
- 游劳动公园
- 春游南湖公园
- 我的爸爸
- 我也要做“傻雷锋”
- 母亲的故事
- 落叶旅行记
- 饮料风波
- 诗意校园
- 可爱的小花猫
- 我的妈妈
- 校园的春天
- 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 我国服装品牌经营策略探析
- 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营销方法与技巧
- 从“酷儿”看商业卡通角色营销
- 论我国许可执行之诉_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及其与社会盛衰之关联_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网络对家具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分析
- “赔命价”:一种规则的民族表达方式_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思想的形成_法学理论论文(1)
- 模仿变成创新是提升销量方法之一
- 中国传统契约文书的概念考察_法学理论论文(1)
- 从“法制”到“法治”的中国语境_法学理论论文(1)
- 如何培养好的经销商
- 罗马法学家的活动与贡献_法学理论论文(1)
- 试论Web2.0的网络口碑营销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二课时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颐和园》教学设计9
-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三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8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颐和园》教学设计1
- 《颐和园》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颐和园》教学设计6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一课时
- 《颐和园》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 《颐和园》教学设计2
- 《颐和园》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