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难忘的一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⑵通过学习,学生能不丢字,不破字地朗读课文;中等生正确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优等生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⑶通过学习,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学困生在同学地帮助下,说一说带有“仔细地”的句子,并把句子写下来。中等生会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词各写一句话。优等生会用3-5个词写一段话。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质疑、解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己有负责任的重大。
【重点与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朗读感悟。
【教法选择】
质疑法,小组讨论学法,朗读感悟。
【学法引导】
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课堂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组合运用】
电展、展示台、生字卡。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前收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了解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教学时数】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书空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名生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生回答。
3、自读课文,思考二个问题:
⑴“我”为什么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⑵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4、讨论问题A,引导学生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词语如“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可让男女生比赛,谁找得又快又对,给予加分,并进行品读,比赛读。
5、围绕第二个问题,可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联系上下文,从“见到了邓爷爷”、“邓爷爷和蔼可亲”、“我受到了邓爷爷的称赞”等较表面的理解,上升到“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注意抓住一些词句进行品读。
6、指导读好最后一段,猜一猜为什么小作者会觉得“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7、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我会读
照顾差异的策略:
1、通过学习,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学困生在同学地帮助下,说一说带有“仔细地”的句子,并把句子写下来。
2、中等生会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词各写一句话。
3、优等生会用3~5个词写一段话。
四、扩展活动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故事或者他说过的名言。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教学能在学生中间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2、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设计课程,使之适合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3、能客观地认识到学生们存在的差异,并能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措施,激励全体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在QQ农场种菜
- 甲醛的自述
- 学校运动会
- 我的书包
- 圣诞节
- 第一次坐飞机
- 读《童年》有感
- 城里孩子
- 长城
- 我的老师
- 我的北京之梦
- 可爱的小猴子
- 菊花
- 我的奋斗
- 我的四季心愿
- 大鹏镇与步云乡乡镇长选举改革之比较
- 浅议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工作面临的三大难题
-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定位的思考
- 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
- 土地私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 农民负担的现状与症结——湖北J市调查
- 邮政服务三农的所作所为
- 农村需要怎样的“城市化”
- 试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乡镇政府行政职能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关于村民自治的若干思考
- 农业内部就业深化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 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
-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增收研究综述
- 《我是什么》难段讲解
-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 《我是什么》难句剖析
- 声波的绕射
- 《我是什么》层次结构
- 《我是什么》第三段教学实录
- 《我是什么》词义辨析
- 《我是什么》词语解释
- 《我是什么》近义词反义词
- 回声
- 《我是什么》好词好句好段
-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 《我是什么》识字教学心得
- 创设情境,情趣朗读──赏析《我是什么》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