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0
《清澈的湖水》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一些字在生活中学生可能早已认识,不认识的通过读课文和借助汉语拼音,基本上能独立识字。教学中可以开展摘苹果等游戏,使学生品尝独立识字的乐趣,再请摘到“苹果”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大家读“摘”到的字。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和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⑴生活中识字:“镜”可能在眼镜店的招牌或广告上见过,“映”在电影海报上会常常出现,“演”在电影电视和文娱活动中常见,“蕉”会出现在水果店的商品标签上。“幻”在孩子们喜欢的科幻片片头中常常出现;也可引导回忆,“幻”与上学前天天见到的“幼儿园”的“幼”字字形区别在哪里。
⑵以旧带新识认生字:则──侧、电──龟、奶──扔
1、写字:
⑴复习提手旁的写法并指导学生写好“扔、掉”二字。“扔”字的右边可借鉴以前学过的“奶”字右边的书写方法。
⑵引导学生注意“舟”和舟字旁的区别。
⑶“觉”字要侧重引起学生注意下面是“见”不是“贝”,练习写好最后一笔竖弯钩。可联系字义帮助记忆:想想为什么“觉”字下面是看见的“见”呢?
⑷重点学习目字旁的写法。本课有两个带目字旁的字:眼、睛。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区分“目”字旁和“木”字旁,把目字旁称为“眼目旁”,把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记忆。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注意带目字旁的字一般要写得左窄右宽。
二、朗读感悟
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面包纸是本文的线索,“刚想、生怕、攥着”等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扔香蕉皮的小孩与小洁行为的对比,湖面的变化是文章的含蓄表现手法。抓重点、析对比、明线索、攻关键,就达到了理解课文的目的。教学中应该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练习朗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达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教育目的。
教学时,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文章的起伏变化,人物内心感受的前后不同,这是本文朗读的重点和难点。朗读感悟训练要有梯度,不同的环节要有各自的侧重点。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赛读课文,正确流利;评读课文,相机纠正;再现情境,引导感悟。
1、看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洁乘船在清澈的湖中欣赏两岸景色的画面),听配乐示范朗读。
2、提问:当我们荡舟湖上,你的心情如何?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第一、二自然段呢?
3、配乐朗读以上段落。比比谁能把美丽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4、透过动作,体会心理: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儿你体会到什么?应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重读“紧紧地攥着”)
“小洁回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6、自主学习,背诵课文。说说你喜欢课文哪部分,把它背诵下来。
三、实践活动
1、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活动。
2、以《文明,只差那么一点点》为主题开展一次小小讨论会。
四、资料袋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对不起,过去是我不懂珍惜,
才让你伤心,不再清澈见底。
不要哭泣,多少人依然爱着你,
这片土地因为你变得如此神奇。
如果你失去往日容颜,
就像夜晚不再出现月亮与星星,
每个人每颗心都将会痛惜。
母亲河,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让你在这片土地上奔腾不息。
每滴水支持着生命的跳动,
每条河支撑着生命的延续,
不息的流淌滋润着大地的生机。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永远永远保护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四季
- 社会责任感
- 小木偶历险记
- 温暖冬至
- 名字里的爱
- 可爱的妹妹
- 老鹰捉小鸡
- 兔兔羊日记
- 被自己感动
- 我的期中考试
- 我的女孩
- 家
- 四季韵味
- 雪
- 我的小猫
- 质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关于乡村中国的两种思路
- 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
- 村民委员会与镇(乡)政府:从附属型向合作型转变
- 农村行政村要设立行政办事机构
- 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真心拥护农村改革
- 发展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重要性及其实践
-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分析
-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确保乡镇政权的存在
- 村民自治与农村土地问题
- 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浅析
-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湖南农村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乡土社会民间纠纷解决与秩序格局——一个法社会学的视野
- 李白与酒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 《古诗两首》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李白为人
- 《赠汪伦》教学实录
-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 李白的足迹
-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
-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 《古诗两首》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登鹳雀楼》赏析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 李白名字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