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7
《父亲和鸟》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二⑵班的小朋友从话筒里传出来的声音真好听。要上课了快用亮晶晶的眼睛朝老师看一眼,有些同学的眼睛会说话……
一、导课谈话,感受树林的美丽与宁静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是《父亲和鸟》,它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这是清晨的树林。(欣赏课件)
师: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1:它让我感觉到有很多雾。
生2: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有很多雾。
生3:它让我感觉到清晨的空气很新鲜。
生4: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是很凉爽的。
生5:它让我感觉到是很绿的。
生6:它让我感觉到是有很多树的地方。
(欣赏课件:美丽宁静的树林──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故事中的环境加深内心体验,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引出两词:
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生齐读两个词)。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钱老师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文本。)
2、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读读。
⑴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师:你读得非常正确,我们像他那样把句子读正确)。
⑶生自由朗读。
3、领会句意:
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钱老师建议大家读两遍。
⑴生自由读。
⑵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
生:父亲望见了树枝上的小鸟。
师:是小鸟吗?再仔细读读课文。
生:望见的是树枝在摇动。
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生:读句子。(师:也就是课文的第11自然段)
师: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你们读读第5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不是望见树枝在动?
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父亲望见了树枝在动,他知道了什么?
生:他知道了有许多鸟。
师:那“我”站在父亲身边知道树枝上有许多鸟吗?
生:不知道。
师:那为什么父亲知道,我不知道?
生1:因为我粗心。
生2:以为父亲看得很仔细,看到的是里面,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
生3:可能是父亲很喜欢鸟,发现了鸟的习惯,儿子不喜欢,他不会去探索鸟的奥秘。
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
生:鸟味。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气味是鸟味吗?你闻得出来吗?谁闻得出来?
生:父亲。
师: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生:父亲说是热腾腾的。
师:“热腾腾”是一种气味吗?那是一种什么呢?
生:是感觉。
师:这种感觉谁能感觉得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当理发师
-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 一次特殊的测试
- 神奇的鞋
- 游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 乒乓球赛
- 读《Elaine,Mary lewis,and the Frog》一书有感
- 写作的快乐与烦恼
- 变脸老板
- 给爸爸刮胡子
- 飞帽
- 致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
- 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 人间仙境——太白山
-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
- 简论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的运用
- 试析专业发展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学习研究
- 简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SWOT分析
- 试析人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
- 试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
- 浅析构建高校大学生学习型社区
- 试论高等数学创新思维的创新人才培养
- 试析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
- 试析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研究
- 试析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 试析本科宪法学教学独特性的初步探讨
- 试析理工院校“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窑洞里的民间艺术
- 《俗世奇人》结构分析
- 《俗世奇人》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 《俗世奇人》一人一事,曲折有致
- 《俗世奇人》中心意思
- 《俗世奇人》课文背景知识
- 抢救民间文化的“唐·吉诃德”
- 《俗世奇人》词语解释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俗世奇人》习题精选
- 追怀一位民间艺人
- 《俗世奇人》写作特点
- 《俗世奇人》写作特色
- 《俗世奇人》富有个性的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