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4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快乐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让学生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
二、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启发学生思维
1、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进行探究学习
1、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⑴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⑵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⑶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展示。
4、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家乡宜昌
- 雨后的春天
- 快乐的星期天
- 快乐的一天
- 可爱的动物
- 雾
- 快乐的一天
- 美丽的春天
- 美丽的家乡
- 续编《小山羊和小灰兔》
- 种树比赛
- 快乐的一天
- 花园美景
- 快乐的一天
- 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 元杂剧演述体制中的说书人叙述质素(1)
- 关于“新音乐”作曲新技法不断更替的问题(1)
- 论音乐表演艺术的三层境界 直觉•兴趣•风格
- 六朝宫廷音乐活动类型考(1)
- 浅谈“三段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
- 采风观念的异化(1)
- 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1)
- 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
- 浅析视唱的技术处理(1)
-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1)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
- 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几点探讨(1)
-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1)
- 谈一谈歌唱的舞台形体问题(1)
- 《草原》教案
- 《翠鸟》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匆匆》教案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看雪》教案
- 《梦想的力量》A、B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鸟的天堂》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