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0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她是谁
- 我的姐姐
- 功夫六年四班
- 妈妈是个“变色龙”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 父爱归类
- 她的四种性格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妹妹
- 我
- 难忘的一幕
- 我的履历表
- 我的朋友
- ×××是我的好朋友
- 大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地区体育经济的对策研究(1)论文
- 小提琴音准练习软件设计
- 多功能会议室声学设计的室内构造研究
- 论政治课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 浅议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 基于HT66F50单片机的声控小车的设计
- 2004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著作权判例要点及评析
- 独特的民法原理
- 物权法体系构造之我见
- 北宋开发西北沿边地区区域市场的方法略论(1)论文
- PC制造商关注眼控手控、声控和触控
- 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 浅论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 从效率与公平视角探讨构建“和谐陕西”(1)论文
- 浅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应对英语能力考试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案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学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