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6
《夏夜多美》教学片段一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美丽的星空下,公园的水池边发生了什么事?
3.讨论:
师:故事的主角是谁呀?
生:蜻蜓、蚂蚁、睡莲、萤火虫。
(师根据回答用红笔板书。认读生字:莲)
生:我知道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在黑板上。
师:你说说看。
生:老师要表扬蜻蜓、睡莲、萤火虫帮助小蚂蚁。
[评点:平时,老师有用红笔板书受表扬同学名字的习惯。这个同学能注意到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习惯,并由此引发了类比联想,这是新课堂带来的可喜的变化。让课堂学习生活化,给孩子创造主动思考、合理联想的学习平台,是我的教学理念之一。]
师:你很善于发现。真不错,联系生活不断地思考、发现是锻炼头脑的好办法。能说说它们都做了些什么吗?(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思考问题。)
生:睡莲从水中救起了小蚂蚁,蜻蜓送小蚂蚁回家。
生:我补充,萤火虫给小蚂蚁、蜻蜓提灯笼。
师:说得多好啊!不愧为金头脑。
生:我有问题。
师:别急,说完整,问吧!
生:我有问题要问。这里,小蚂蚁又没有帮助别人,为什么你也用红笔写它的名字呢?
师:问得真好!你是今天的问题专家了。大家想想吧。
该生满脸疑惑,大多数同学也一时没有答案,教室极为安静。但观察一下孩子专注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在积极地思考。
师:那么,再读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吧。
(生纷纷读课文)
生:我知道了。(声音很大,全班又安静下来。)老师要表扬小蚂蚁很有礼貌。(生有些激动,停了停,又说。)看,第五自然段,小蚂蚁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谢谢你让我们一起分享了你的发现。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认读生字:非、感激、谢。)
生:“连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直说,一直说嘛!
生:我补充,连声就是一句话说了很多遍。
生:老师,我有疑问,小蚂蚁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这句话,课文里用的是句号,可是,我觉得应该用省略号才对呀,用省略号才能说明小蚂蚁说了很多声“谢谢”。
师:你发现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写信把这个问题反映到出版社,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你说呢?
[评点:这是一次成功的质疑,闪烁着思维的火花。“不唯师、不唯上、不唯书”是我经常向学生灌输的学习理念之一。学会批判性地读书、思考,是让学生学会创新的基础,是问题意识深入人心的体现。]
生:我对刚才的问题还有补充!小蚂蚁还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它怕它妈妈担心,所以才急着回家。我要向小蚂蚁学习,做事不让妈妈担心。
(师笑,这位同学昨天才被老师批评,因为他每天下午放学后会在街上闲逛到很晚才回家。看来,他是把老师的批评记在心上了。)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六、第七自然段。(生读,全班认读生字:急)
师:小蚂蚁真是个既有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那么,睡莲、蜻蜓、萤火虫又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呢?
4.学习课文一至四自然段。
……
【教后反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初读文之后,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学习了生字,就不知该做什么才好。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课堂上的偶发事件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及时调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修正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敏于发现、善于提问,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一要让学生敏于发现。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用红笔写字本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学生的发现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入课文学习的良好契机。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学生又有了新的困惑,“小蚂蚁又没帮助人,为什么也要表扬它呢?”这种困惑正是问题意识的萌芽。这时候,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读文,先自己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再提出来讨论的习惯。二是让学生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认真想的习惯。学会从课文的字、词、句、段、标点等各个要素中发现问题,在“不懂的”“似懂非懂”的地方深入挖掘,经过思考、整合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这里,对“连声”一词意思的质疑,引起对“连声”一词用法的质疑,学生思维成长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飞跃。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平台的保证,我们应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玻璃又安好了
- 海鸥搬家
- 给弟弟的一封信
- 这算啥
- 我的伙伴
-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 海鸥妈妈有办法
- 上海游记
- “冰小子“
- 我心爱的小天牛
- 逗小妹妹
- 两只老虎
- 我的偶像TWINS
- 猫鼠成兄
- 三0二班的男子汉
- 试析美国社区学院的功能与使命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 简析提高高职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 试析对高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 浅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建构策略机制
- 试论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试论校企联动拓展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试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互补结构的办学思路
- 简论会计专业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试析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
- 浅论E时代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 论高职院校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试析澳大利亚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 试论合作要素分析的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 浅谈农林专业大学生应树立大众化就业观
- 关于积极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多义词辨析
- 《荆轲刺秦王》难理解句子
- 《荆轲刺秦王》写作特点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中心意思
- 《荆轲刺秦王》结构分析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 《荆轲刺秦王》人物形象
- 《荆轲刺秦王》特殊句式
- 《荆轲刺秦王》课文评点
-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 《荆轲刺秦王》字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