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4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课后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寻找矿泉水瓶、小石子。
教师:(1)乌鸦图片。(2)实验用具: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制作课件。内容:①制作一张放大的乌鸦图片。②根据书上插图制作动画视屏。③设计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场面,乌鸦使用的其他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乌鸦图片。问:你觉得乌鸦好看吗?课文里介绍了一只可爱的乌鸦。它可爱在哪里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前三个都是生字,注意正音、认记字形)
(二)朗读感悟
.学生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指名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到多少说多少。
.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谁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几个同学练读,评议)谁能扮作一只小乌鸦,边读第一句边创编几个动作?
结合看图,再往下读课文。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该怎样读?
情境表演:谁愿意把刚才读的内容表演一下?先四人小组集体创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另外两个人出主意。再请一两个小组在班上边读边演。大家既当观众又当小导演,评价补充。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分小组讨论:看见许多小石子,怎么就能想出办法呢?少许小石子行吗?许多石块行吗?
(3)朗读第三自然段。老师提示:乌鸦多想马上就喝到水呀!可他为什么不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呢?
(三)指导背诵
.激趣。
能评价一下这只乌鸦吗?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教师示范背诵。
.学生一边背一边给课文内容编些动作,以帮助记忆课文。
(1)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
(2)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
(3)大家练习边表演边背诵。
(四)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实践活动
.探究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完成小实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渐渐”的含义。
.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办法好。讨论之后,教师可演示课件,或根据学生说的随机演示。
(三)识字写字
.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认的和要求写的字,连词勾画,再读一读。
.在“我会认”的生字中,有两个字长得可像了,谁最先找到它们?(喝、渴)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同?怎样记住?(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旁。)
.识记“喝”和“渴”,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学生汇报。
.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法、找、许)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都是常用偏旁,写得窄长一些,右边写得宽一点)
(3)写“石”符合哪条笔顺规则?写“办”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练习。
(1)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不忘掉。眼离本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书写习惯:“描一描,写一写,看清笔画写正确。”
(2)教师课堂巡查,个别辅导。(课堂上可适当播放轻音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挑夫
- 我的老师
- 我很……
- 魔女在世――小月
- 有耐心的人
- 我有两个妈妈
- 咱们班的新闻人物
- 甜甜
- 我的班主任―欧老师
- 忘不了
- 我的妈妈
- 耕耘
- 老妈,I服了YOU
- “工作狂”爸爸
- 这种人,我不喜欢
- 中国人和美国人语言交际中的面子观探索
-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 公民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
- 从性别角度探讨礼的起源
- 论网络色情文化对青少年性道德的冲击
- 2006年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综述
- 单纯文化批判与男性在消费权力上“集体失语”的关系探究
- 平衡膳食研究进展
- 浅谈生态文明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简述孙健君:站在文化的高度
- 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中的流行文化
- 国际广告传播中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 化解文化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 从“妙玉论茶”看清代文人茶文化
- 商品社会文化体系构建
- 《我多想去看看》探究活动
- 《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1
- 《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教学设计1
- 《雨点儿》教学设计6
- 《雨点儿》朗读指导
-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3
- 《雨点儿》教学设计4
- 《雨点儿》课课练
- 《我多想去看看》教材简说
- 《我多想去看看》朗读指导
- 《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教学设计2
- 《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