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7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意图
《棉花姑娘》一课,采用了童话的形式,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根据本课第2.3.4自然段结构相识的特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全文;精度1──4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只”、“帮”、“请”。第二课时: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5.6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正确书写“星”、“雪”、“就”;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我设计本课的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我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伊始,在学生复习了生字及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后,直接进入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地演示,让学生能直接感受棉花姑娘两种不同的心情(一种是生病时痛苦、着急的心情;一种是病好后愉悦的心情)。把这种感受迁移到朗读中,使他们借助朗读展现出棉花姑娘病好后高兴的心情,在情感上很快达到与本文共鸣。
二、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当导演读叙述部分),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正确理解“很快”、“惊奇”、“惊奇地问”等词语。为了能成功地表演,学生之间必须协调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小组成员都努力为这个集体争取荣誉,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由于本课采取了变叙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品读第五自然段后再次回顾全文达到从部分到整体的回归时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在学生表演兴趣正浓时,落实课后要求让学生演一演全文,既复习了全文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三、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片段一: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生(齐说):七星瓢虫
师:课文第五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了,请小朋友们赶紧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该怎么来演?
(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师:这段话里,有几个角色?
生:三个。
师:那几个角色?
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生:行(可以)
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雪
- 校园的花坛
- 小蚂蚁
- 好的陪伴
- 杀狼护鹿的启示
- 朝霞
- 我的梦中之旅
- 放麻雀
- 给四川小伙伴的一封信
- 妈妈叫我学跳绳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铁山寺游记
- 春游路上的“意外发现”
- 鼠标与键盘的对话(2)
- 论自助性农民增收
- 农村土地制度的立法探讨
- 中国农村二元权力结构论
- 法治视野中的村委会和党支部
- 建设新农村 遇到老问题
- 成本分摊: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
- 农村劳动力的去留与农村职业教育
- 传统农业社会农户兼业化行为趋向的效率分析
- 农村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农政策的选择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 当代中国农村阶层分化与法律调整的初步研究
- 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
-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 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词语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三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杂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语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谈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5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词语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