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2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9 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chuí。不假思索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赏“花”记
- 大院的秋天
- 迷人的秋天!
- 游北京海洋馆
- 春天
- 看放礼花
- 迷人的大海
- 雪景
- 春天来了
- 没有围墙的校园
- 雷雨
- 春雨
- 令老师晕倒的检讨书
- 母校的回忆
- 我爱秋天
- 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装饰性与实用性探讨
- 浅析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养护
- 水源热泵系统安装技术探究
- 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
- 浅析不规则建筑结构设计
- 浅析采暖通风空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
- 浅析承德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问题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 浅析材料与工艺因素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
-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城市10kV配电网规划方法
- 浅谈直埋热力管道工程施工
- 浅析城市电缆落地规划目的及意义
- 浅谈预留预埋密集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
- 《云南的歌会》课文评点
- 端午节诗词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6
- 《端午的鸭蛋》整体感知
- 《端午的鸭蛋》教学建议
- 老北京的叫卖声
- 端午节诗词大全赏析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3
- 湘西苗族的艺术
- 《端午的鸭蛋》研读赏析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4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
- 端午节诗词大全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 老北京的小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