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8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
(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
- 知之·行之·思之
- 说说我们90后
- 见证
- 祝福是一种虚伪的常识
- 独一无二
- 见证
- 夜的最后一章
-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 青山一道同风雨
- 找准位置发扬自我
- 我与故事
- 明星代言
- 如此常识
- 自我·他人
- 一种新型节水高产地下灌溉技术
- 辐射井技术
- 大田喷灌
- 节水灌溉技术与机具
-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 蔬菜大棚的滴灌设备及维修
- 棉花膜下滴灌的选地及株行配置方式
- 膜下滴灌棉田技术
- 橡胶坝工程技术
- 提高果园土壤蓄水量的几种方法
- 实用节水灌溉技术
- 农业旱作节水技术
- 葡萄灌水抓准“六期”
- 以土贮水 土中取水技术
- 棉田节水灌溉技术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