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凌波仙子——水仙花
- 四季美
- 美丽的江滨公园
- 发生在文具盒里的故事
- 在公共汽车上
- 划船
- 春节的街头
- 涂色
- 妈妈我懂事了
- QQ对阵
- 给妹妹的一封信
- 过年了,喜洋洋
- 我想有个星期八
- 喂鸭子
- 我和珊迪比童年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 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课程考核
- 论高校统战工作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 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 重点大学办高职刍议
- 论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
- 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
- 关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想
- 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 谈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
- 谈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 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
-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
- 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
-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题解
- 品味《登上地球之巅》的语言
-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背景知识
- 《登上地球之巅》词义辨析
- 《登上地球之巅》写作特色
- 品析《登上地球之巅》的写法
- 《登上地球之巅》有关资料
- 中国登山队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
- 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高
- 《登上地球之巅》问题探究
- 《登上地球之巅》学法指导
- 《荒岛余生》教学反思
- 《登上地球之巅》结构分析
- 登上地球之巅的僧人
- 《登上地球之巅》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