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采取一字多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逝(流逝)(逝世)(去逝)
耻(羞耻)(可耻)(不耻下问)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理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如果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末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汉字的争吵
- 美丽的校园
- 多 味生 活
- 我们的校园
- 我十岁了
- 我
- 写给老师的心里话
- 校园景色
- 这就是我
- 这就是我
- 我
- 天使到人间
- 小小的我
- 生命——和谐的乐章
- 中彩那天
- 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对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探讨
- 谈树木皮层损伤的预防及移植修复
- 舞毒蛾的防治技术
- 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探讨
- 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构建自主探究教学
- 如何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
-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
- 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浅析
- 鉴于纸尿裤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 龙爪槐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管理
- 对当前和谐生态城市构建策略探析
-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体系的构建
- 对提升植物生产与环境学科魅力的几点思考
- 大型公建能耗监测系统的分析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一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2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一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之三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三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3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一
-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2
- 《卡罗纳》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