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光的行进》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光的行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9-12-25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光的行进》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光的行进》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生活实例、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是直线行进” 的想法,能运用所学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2.知道“光源”概念,能识别光源;了解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光学世界的奥秘,愿意大胆交流;喜欢动手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2.难点:设计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对比实验。

3.关键:⑴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对比实验;⑵教师给以语言或图片提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光源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优美的小诗。

小黑板出示单元小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师:“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学生猜猜

3、师: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光与色彩”方面的内容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谈谈关于光与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4、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我们怎样给这些光源分类?

(我们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样行进的呢?

2、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3、师: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实验方法和要点:怎样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

4、出示材料,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5、交流:你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三、研究“小孔成像”

1、师: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8页的内容。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3、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四、总结拓展

1、师:今天科学课上,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师: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1)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

(2)师指出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指导学生画出小孔成像图。说出光的传播规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寒假计划
我爱看书
鲁宾逊漂流记
救狗记
读书是件好事
一次爱的教育
毕业前的磋叹(小学生)
我哭了
我是升旗手
可爱的小花猫
读《乌塔》有感
天堂 陷阱!
游千岛湖石林
小蜜蜂采花蜜
我们班的“骆驼”
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个人工作总结
2009年财务公司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学生会主席工作总结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总结
党风廉正建设总结范文
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例文
党员评议个人总结范文
收费站团支部工作总结
2009年高三教学工作总结
公司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
学生会秘书长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总结
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工作总结
论身份正义的诉求与实现
循环经济法之合作机制研究
法律语境下的“山寨明星”现象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上)
浅谈我国民事调解制度
知识产权用益法律关系分析
以差异性社会为视角试析经济法功能
浅析拆迁引发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特点及原因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论间接正犯实行着手
浅析关于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
浅谈合同法在保险学中的应用-保险合同
试析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分担立法体例与规则评析
关于安徽农村社会保障地方性立法探析
黄香孝亲
孝敬长辈
怎样才算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的传统
《三个儿子》课后题解
我给爸爸妈妈洗洗脚
论尊重老人
母亲的恩情
谈孝敬父母
父亲没有生日
孩子必须有孝心──继承、发扬传统美德之一
美国:孝敬父母是种幸福
《三个儿子》教学杂谈
父子情
语文课堂情境化 学生感悟更深远──《三个儿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