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检阅》教后感
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
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因为明显的,如果让博莱克去,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队伍受到影响,会让他们的集体受到影响。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从中,一群善良、纯真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作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作为残疾人,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博莱克一样,自尊、自强。
以上,我分析了教材。走出教材,面对学生,我发现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还有很大的难度。首先:检阅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事,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其次,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很多学生大概意思都读不懂,更不用说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文内涵了。再者,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没有直白的叙述,都是隐含的,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读懂。考虑到这些,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了一些效果:
1、谈话揭题,一举两得。本课开始,我就问学生什么叫检阅,孩子们基本没人知道,于是我就问他们你们看过我国对部队的检阅吗?于是课堂里就热闹了起来,纷纷的说了起来,这就是检阅,他们不但了解而且也知道了检阅是很隆重的,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同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
2、推敲字词,揣摩人物心理。上课时,我抓住了文中小朋友矛盾的心理,通过找词句、划词句、交流等方式来体会:“谁都不愿意开口”(怕伤害博莱克),“终于有人开口了”(但也没有解决问题),“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在(这个鸦雀无声,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但其实心里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再加上下面连续六个问号的句子,这静止的画面更是孩子们思想斗争的矛盾的焦点,思想的高潮。)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一群集体荣誉感强、心地善良的孩子渐渐清晰。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本课的难点,最后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这群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经过这么艰难的抉择,这群孩子值得称赞。
3、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过度的方法,采用的手段,都是朗读。第一次两遍朗读,目的在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聚焦博莱克的画面,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站起来读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莱克。检阅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过朗读来体会。读一读,划划词句,读一读孩子们当时的心理。
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所认识的黄安叔叔
- 秋收
- 童年的生活
- 小鸭争食
- 游桂林市中心广场
- 星空
-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
- 牵牛花
- 美丽的家乡
- 看电影《精武门》有感
- 秋天
- 那儿,曾经是一片绿洲
- 偷喝酸奶
- 观看稀有动物
- 真的好想你
- 陈潭、张晓亮:环境治理与生态政治
- 试析影响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因素
- 制定符合国情的机动车排放标准
- “十二五”为什么要控制氨氮?
- 审视中国CDM项目成效
- 何慧丽:低碳乡建的原理与试验
- 关于生态环境的认识及对待
-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
- 深圳市雨水排放规划设计探讨
- 中国绿色发展战略路径
- 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 浅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
- 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 “低碳”将改变什么?
- 关注碳交易 实现理性发展
- 《尊严》教学设计之一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三
- 《尊严》教学设计之五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之一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五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之二
- 《尊严》教学设计之九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之二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之一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之四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之三
- 《将心比心》A、B案
- 《尊严》教学设计之四
- 《尊严》教学设计之二
- 《尊严》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