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7-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及“歌”的体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感情。
4、背诵诗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颗颗夺目的明珠,其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深受人们喜爱。
二、呈现教学目标
三、介绍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又称“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诗篇有《三吏》、《三别》等。
四、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五、解题
歌, 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
六、合作译读,读懂诗歌大意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每一小节的内容,并尝试给每一小节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1、读准下列加点字
怒号 挂罥 长林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重茅
塘坳 飘转 俄顷 丧乱 广厦 见此屋
2、解决疑难字词。
秋高:秋深 忍能:竟忍心 俄顷:一会儿
丧乱:战乱,特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彻:通宵
安得:哪里能得到, 广厦:宽敞的大屋子 庇:遮蔽,保护
俱:都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足:满足。
3、分析诗歌内容
加小标题
秋风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诗人叹息——无可奈何
屋漏床湿 彻夜难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博大胸襟
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怒号”
A、群童抱点茅草,杜甫为何称他们为“盗贼”?
诗人因为“老无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茅草对诗人来说又事关生计,这自然会引起诗人的怨愤。
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
反映了四海困穷的现状
B、“归来依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所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国家的命运。
C、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与客观描写之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痛惜焦急
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无可奈何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 悲凉凄苦
②、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写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一段与前三段的叙事有什么联系?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七、自由选读,描绘诗人形象
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用“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仿佛看到了 ”的句式说话。
例:(朗读第1小节)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看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一层地卷去,洒落在江郊,焦灼与怨愤分明写在他的脸上。
八、吟哦讽诵,品味诗中情感
听读录音,放声朗诵,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九、知人论世,体味诗人苦痛
阅读“安史之乱”中杜甫所写的诗句,体味诗人“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心中苦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十、思接千载,感受爱国情怀
拓展: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十一、生活链接
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动乱年间,他对国家的关心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在当今安定繁荣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十二、布置作业
翻译并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诗人叹息——无可奈何
屋漏床湿 彻夜难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博大胸襟
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祈求广厦的崇高理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离不开想象力
- 我爱故乡
- 第一次玩火
- 我心目中的英雄
- 赖床的坏习惯
- 小狗“花花”
- 奶奶家屋后的大山
- 我喜欢的一种游戏
- 日月潭
- 《大象的裤子》续编
- 夏天
- 我家的老龟
- 看游泳比赛
- 春天来了
- 美丽的公园
- 舞蹈教育在普通大学素质教学中的意义
- 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 晓之于理,动之以情——试论音乐课的情感教学
- 浅析公路客运企业并购战略分析
- 浅谈船舶舵机在安全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策略研究
- 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把握和表达
-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 浅析影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及对策
- 扬琴的地域风格特色
-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 浅谈歌曲中钢琴伴奏的掌握
- 从美学角度论音乐中表演的特殊性
- 如何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
- 加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现实意义
- 《看雪》教学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 《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3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案1
- 《北京》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 《我选我》教学设计2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 《雷雨》教学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2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1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2
- 《称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