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7-24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重点、难点)
2、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正确对待挫折。
3、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对于难点的突破,借助重温以前训练的方法,即如何从每一层的意思中,找联系点和共同点,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这样做既是与以前的旧知识链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整个分析过程,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运用学过的方法分析,个别同学还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如:分段,学生们在对段意的共同修改完善中,强化了对知识的把握,提高了归纳能力。在寻找各段之间的关系时,学生既找了其中的关联,即第一段的“在乎山水之间”引领下文的四时朝暮游、滁人游、太守宴、游归各段;又找到了各段的共同点:各段都有“乐”字,“乐”字一线牵贯穿全文。
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研读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也提高了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比教师泛泛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且学生在共同的研读修改中,把技巧固化为了能力。为以后的分析研读打下了基础。
对目标2的完成,是紧接着目标1而来的。学生从文章的线索“乐”字入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的处境,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可谓是水到渠成。从而也受到了有关如何对待挫折、如何对待得失的人生教育。
对目标3的研读,与教师备课时的准备有出入。对语言特色的赏析,备课时是着重从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入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但学生一开始就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直接从修辞、炼字、感情的表达等方面评析的。学生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比较到位,表现了较好的赏析能力。这一点说明以前进行的方法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种基本技能的训练,确实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捷径。这决非是投机取巧,也并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把语文中常规的赏析思路、赏析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用“内行”的眼光去读、去想,让学生从对语文漫无边际的无奈中挣脱出来,一开始就把握准思考的方向,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回答。并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步的提高完善这种的能力。
至于学生没有意识到文中的“也”字和“而”字的作用,正说明此处需要教师的点拨启发。因而,此时我临时设置了一个启发式的题目:
请同学们以第一二两段为例,去掉文中的“也”字和“而”字,品读一下,与原文有何不同?
以前曾接触过比较阅读的题目,应该说解决比较阅读这样的问题,学生并无困难。果然,经教师提示后,学生马上就从好几个角度对去掉“也”“而”后与原文进行了对比评析,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如:
从语感上,“不如原文流畅。”“没有原文的‘味儿‘了”;
从语言的表达上,认为“像诗”;
从文章的感情色彩上看,“得意之情表现的不如原文强烈了。”
……
在此基础上,就较顺利的把语言的特色总结出来:对人、景、物的描写用语准确,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语言,既有诗的凝练韵味,又有散文的节奏,表情达意既含蓄又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了文章的美感。确实是文质兼美的佳作美文。
从此案例中,我得到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评析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之能更敏锐更全面的感知文章的特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
- 读《Elaine,Mary lewis,and the Frog》一书有感
-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 写作的快乐与烦恼
- 学当理发师
- 致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飞帽
- 变脸老板
- 人间仙境——太白山
- 神奇的鞋
- 乒乓球赛
- 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 游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 一次特殊的测试
- 给爸爸刮胡子
- 简论案例分析法在ESBP教学中的运用
- 试析专业发展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学习研究
- 试论高等数学创新思维的创新人才培养
- 试析本科宪法学教学独特性的初步探讨
- 试析人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
-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
-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 试析学术规范的法学思考
- 试析理工院校“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 试析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研究
- 浅析构建高校大学生学习型社区
- 简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SWOT分析
- 试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
-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
- 试析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窑洞里的民间艺术
- 《俗世奇人》中心意思
- 《俗世奇人》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 《俗世奇人》富有个性的人物特点
- 《俗世奇人》写作特点
- 《俗世奇人》一人一事,曲折有致
- 抢救民间文化的“唐·吉诃德”
- 《俗世奇人》课文背景知识
- 《俗世奇人》结构分析
-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
- 追怀一位民间艺人
- 《俗世奇人》写作特色
- 《俗世奇人》词语解释
- 《俗世奇人》习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