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准确把握背景 恰当剖析引用 正确理解文眼——《荷塘月色》教学札记

准确把握背景 恰当剖析引用 正确理解文眼——《荷塘月色》教学札记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抒发的是作者对当时北平在军阀统治下白色恐怖现实的强烈不满和不知自己一心向往的自由民主到哪里去找的迷茫失望情绪。

《荷塘月色》的第七、八两段引用了《采莲赋》和南朝民歌《西洲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的《高中语文》删去了原文中“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是早已无法消受了”这一段,现在2000版《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恢复了原貌,如果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恰当地分析这两段引用的内容和作用,可能对理解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大有帮助。

作者1925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后,亲历亲见了军阀段祺瑞和张作霖残酷镇压知识分子、压制言论思想自由的一系列事实:⑴1926年3月,“三.·一八”

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军警开枪打死打伤请愿的爱国群众200余人(作者亲历);⑵1926年6月,张作霖枪杀著名报人邵飘萍,封闭《京报》(作者亲闻);⑶1927年4月,张作霖以宣传“赤化”罪名逮捕并绞死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李大钊(作者亲见)。北平的白色恐怖,的确像“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近两个月来,作者听到南方的消息:江南,1924—1925年间作者亲见过的轰轰烈烈的工人农民群众追求自由民主的运动,现在遭到了国民党莫名其妙的镇压,觉得所发生的这一切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一封信》),所以,心中充满无奈的苦闷、忧愁,郁结至深,难以释怀。所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要到外面去寻找“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世界。走在“曲折”“幽僻”

“寂寞”、“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的小煤屑路上,只有“蓊蓊郁郁”的树,就感到“今晚却很好”,因为“路上只我一个人,”“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终于,找到一片“无边的荷香月色”

安宁的“荷塘”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光溶溶,荷花飘忽,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使作者不安定的心得到了暂得的安闲,心灵的郁结得以轻解。但因为浓重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压在心头,那些愤懑烦闷之情依然挥之不去,所以,荷塘的一切是朦胧的,淡淡的。由于荷塘被“高高低低都是树”“重重围住”,仍然摆脱不了压抑感,所以当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就立即产生“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嫉恨情绪。这里表面上说的是蝉和蛙,从特地用“他们”来指代可以知道,实际上,还暗指那些为反动军阀帮闲发流言的文人。

由此可见,军阀白色恐怖的统治的“怕人”和反动御用文人如蝉鸣、蛙叫一般的“热闹”鼓噪,使人厌烦,是朱自清心里“颇不平静”的重要原因。

作者在白天只能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做事、说话没有自由,甚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也没有,这种毫无自由的现实使人忍不住产生相反联想,于是便“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了说明自己描写的采莲的情景“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就引用了南朝梁元帝的《采莲赋》:那时候,“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打扮得漂亮艳丽的少男少女们,摇着小船去采莲,他们怀着表达互相之间的爱慕之情愿望,“兼传羽杯”,把船划到“藻挂萍开”(即水草繁茂)的地方,摘嫩叶花苞,“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那种自由嬉闹欢乐的景象,的确“有趣”。为了说明采莲是“唱着艳歌去的”,作者又引用了《西洲曲》。《西洲曲》是一首大胆表达爱情的情歌:“莲子清如水”,“莲”谐音“怜”或“恋”,即爱或想念的意思,“子”即你,“清”谐音“情”,全句是运用谐音双关手法明白地表达感情,“爱你的感情如水深”。瞧,那是一种多么自由幸福欢乐的生活!可是,采莲是“旧俗”,“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法消受了”。现在,虽然“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但没有丝毫活泼的“流水的影子”,没有说话

、行动、思想的自由,于是,忍不住“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把“现在”和旧时、“这儿”和江南进行对比,突出了“现在”“这儿”的不自由,表达了对江南过去的那种自由的向往,委婉而含蓄地表现了对国民党口是心非出尔反尔、用武力解散工会、屠杀工人,解散农会、镇压农民等反动行径的惊讶和不满。因为1924—1925年在江南,作者曾亲见过国民党领导革命轰轰烈烈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绿》中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当时那种自由民主景象的兴奋、欣喜之情。)可是,“这一年南方发生的变动”使作者感到“目瞪口呆”,不可理解:提倡三民主义的国民党怎么也不给工人农民自由民主了呀?所以,作者“心中似一团乱麻”似的不安和失望,搞不清国民党究竟要干什么,“心里是一团火”似的忧愁、郁闷和焦急,自己向往渴望的自由民主到哪里去找?何时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对国民党在江南镇压工人农民的反动行径感到失望、迷茫和无奈是朱自清“颇不平静”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校园的早晨
雕刻心中的天使
麻雀之死
春雨
爱的旋律
老人的一天
美丽的风信子
车,还是车
第一次发言
请不要玷污了纯真的童心
失去自由和被他人背叛?
小径见真情
感动
我想拥有快乐的童年
新学期
关于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选择与分析
试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浅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试论如何实现校园网络的德育功能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思考
简析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的改革
试论社区建立高校预备党员义工服务站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研究
探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魂断燕山巨星落──记邓拓最后的岁月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
读书──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
“好读书,不求甚解”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邓拓简介
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
感慨与敬仰──读张帆著邓拓评传
怎样写读后感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培根小传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