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8-03
《故都的秋》导入课准实录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最喜欢的事或物吗?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你的喜爱之情吗?(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找思考,可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最爱,并让其用语言表达一下,不求很好,但求学生能动起来,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情感动起来,就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按摩”,容易上出语文课堂的张力来)
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郁达夫先生喜欢什么?他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的?(学生读文思考回答,板书课题,在学生大致回答之后明确)郁先生喜欢“故都的秋”,表达他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课文结尾的一句:“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样可以尽快地进入课文,不生枝蔓。在自己思维遇到阻力的时候,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名人的表达方式,这对学生的刺激效果是明显的)
人们喜爱某种事或物总有他的理由,那么,郁先生喜爱“故都的秋”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情绪高涨,发言踊跃)明确: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就是说,北国的秋有清、静、悲凉的特点,这就是北国的秋的味。这种感觉都是(冷、暖)色调的,那么,作者为何喜爱冷色的秋味呢?(学生有的从课文中去找,有的从注释中去找,有的学生则自己揣摩自己说,还有的学生比较茫然,这时教师介绍作者,补充时代背景,这样的思路浑然一体,既避免了过去的从时代背景讲起的呆板,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作者喜爱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这三个词还只是比较概括也较为抽象,如何让人感知作者喜爱北国的秋的原因,还得要做更细的工作,那就是如何化概括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这就是文学需要做的事,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这一工作的。(学生通读全文,找到表达北国的秋味的具体意象且自然地进行了分层,也为下面教师范读、学生分组朗读创造了条件)
(做到这一步,可以说导入工作就完成了。课后学生反应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小结 这样导入有如下几个好处:一是平空而来,有让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可以打破常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用由果溯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构思文章、抓纲阅读的能力;三是从整体到局部的破题思维,可以培养学生将思想表达得更细致更具体的意识和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象棋
- 小白兔
- 我的家
- 暴风雨来临之前
- 考试后的感觉
- 春
- 画鼻子
- 公园一角
- 包饺子
- 毛巾与游园会
- 故乡的早晨
- 妈妈的爱
- 雨
- 草莓
- 桃子
- 论资源与环境法课程在资源环境专业中开设的作用
- 关于生物膜法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有效应用
- 环境科学应用型教学途径
- 分析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路径
- 探讨城市规划中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研讨
- 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实验室研究述评
- 分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当中的应用
- 造纸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的几种方法
- 分析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 园林景观色彩的价值思索
- 关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高师院校教育改革
- 谈风沙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刍议
- 论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
-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杂谈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6
- 《一次成功的实验》句段理解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0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5
- 《一次成功的实验》重难点精析
- 《一次成功的实验》学法提示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4
- 《给予树》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故事
-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3
-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