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赤壁赋》问题探究2

《赤壁赋》问题探究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9-15

《赤壁赋》问题探究2

《赤壁赋》问题探究

1、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

文中描绘清风、江水、明月的写景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文中抒情的部分,始终不离开这几处景物描写,这就是因景而生情。作者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情。

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物描写,用自然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这就是借物而喻理。如第二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它的内涵无不借助这一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达出来。

2、就感情线索而言,课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这就是:“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

接下来顺转:由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

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进而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大黄狗
观嗅觉兰
院子里的银杏树
喇叭花
小狗
小白兔
我家的仙客来
可爱的鸡蛋花
菊花
小乌龟
梅花
西瓜的自述
桔子
小松鼠
柚子
论学校体育要牢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论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及抑制措施
全球化背景下新贸易保护的特点与成因(1)
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策略研究
澳洲资源开发项目投资结构的主要风险影响分析
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满意的提升对策探究
试论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教师激励
论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及其现实转换
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经验和发展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试析创新管理视野下的组织结构(1)
《落花生》课后题解
作文:赏《落花生》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落花生》案例赏析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落花生》教学杂谈
《落花生》真的过时了吗
花生“落“下来没有──三种教法折射出的理性思考
再看《落花生》
为“让学生自己留点作业”叫好
《落花生》教学后记
作文:学《落花生》有感
作文:读《落花生》有感
《落花生》教学实录
鸭子?天鹅?──谈语文教师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