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粤教版高二必修)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粤教版高二必修)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晚号半山。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辩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二)课文讲解

记叙与议论的紧密结合是的重要特色,也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段主要探究了褒禅山的名称,人们俗称之为华山,别名为褒禅山,本名为花山,之所以被称为华山,从仆碑考证是由于音谬。附带讲明了华山洞的由来。在探究褒禅山的名称时,作者的态度严谨,不轻信人言,亲自考证碑文,为第四段引出要深思慎取得结论做足了铺垫。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记叙了游洞的经过,“前洞”陪衬“后洞”,所以只用寥寥十九字就一笔带过。其后详写后洞。第二层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了遗憾心情。记叙中作者运用了四组对比,它们是: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第三段紧扣记游发表议论,提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欲得非常之观,就必须有志。继而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屠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有碑仆(pú)道

B.盖音谬(miù)也 有穴(xuè)窈然

C.或咎(jiù)其欲出者 瑰(guì)怪

D.无物以相(xiàng)之 长乐王回深父(fǔ)

2.对加红字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 )

A.始舍于其址(山脚)其至又加少矣(更加)

B.褒之庐冢(坟墓)也华山之阳(山的北面)

C.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非常之观(景象)

D.夫夷(平坦)以近 则或咎(错误)其欲出者

E.拥(拿着)火以入 火且(将要)尽

3.对加红的“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③入之甚寒

④余之力尚足以入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②④⑤/⑥

4.加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余之力尚足以明

C.险以远,则至者少 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E.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5.加红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6.下列加红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之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对句中加红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父异焉——以之为异; 即书诗四句——立刻

B.稍稍宾客其父——稍微; 父利其然——以……为利

C.不能称前时之闻——符合;泯然众人矣——(才能)消失

D.卒之为众人——最终;固众——原本

(2)叙述了______的过程,揭示了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DA(pū)B(xué)C(guī)

2.B阳,山南D咎,责怪

3.B①③代词,它②④助词,的⑤⑥助词,取独

4.AE介词,因为B连词,来C连词,表并列D连词,表修饰

5.A代词,自己BCD均为语气词,分别可以为还是,难道,大概

6.C名作动,礼待A形作动,照明B形作动,走到头D动作名,到达的人

7.(1)B渐渐

(2)仲永由一个天才儿童变为平庸的人

后天学习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发如雪

高二聂宗瑶

我从未这样贴近地端详母亲的头发。

我从未这样真切地触摸母亲的头发。

母亲的头发还不至于全部“发如雪”,但也称不上“飘柔”,更不能算“海飞丝”;可是只要一瞥一触,立刻就能得到答案——这是一位母亲的头发,一位人到中年的母亲的头发。

那青丝中掺杂的盘曲游走的白发,是一条条曲折的小径,是母亲走过的艰辛之路。求学、参军、分配、重返大学、四个孩子都不幸流产……母亲的青春纪念册里没有翩翩的连衣裙,没有花样层出不穷的雪糕,没有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没有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一件旧衬衣,一双破布鞋,几本教科书,母亲的青春是一条条曲折艰苦的路。

母亲的头发,是一匹破裂的绸缎,虽然依稀可见往日的风采,但许多白发已经从绸缎中脱离开来,这是一匹被磨损了的绸缎啊!生活,从来就是充满磨练的。我小的时候,母亲每周六要带我从北城跑到南城的钢琴老师家上课,东三九夏三伏,周周如此,一跑就是六年。六年,回想起来,若不是妈妈的毅力,我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那条奔波了六年的路,我相信妈妈一定磨出了自己的脚印,就像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名人题名一样光辉闪耀。

妈妈的头发是夜幕下的银河,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逝,寻觅不着,但却在妈妈头发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划痕。岁月是一位雕刻师,他能发现藏在大理石中的天使,他能让无用的废石渣土化为灰尘,他能让少女变成老太婆,他能让光洁的肌肤上布满皱纹。就是他,岁月,在妈妈的黑发上划出道道白痕。

妈妈的头发是一条溪流,不,应该是一条大河,溪流是平缓不经世事的,而大河才会泛着成熟的白色碎浪。溪流是女儿,大河是母亲,大河接纳了青涩的溪流,包容了调皮的溪流,调教了幼稚的溪流。大河曾经是溪流,而溪流有一天会成长为大河,成熟的泛着白色碎浪的大河。

母亲的头发是松了弦的古琴,音调愈发显出苍凉;母亲的头发是斑驳的古城墙,剥蚀了古老的墙灰;母亲的头发是落了些雪的森林,冬天已经渐行渐近;母亲的头发还是落光了叶的枝条,在风中哆嗦着……但是,一张紧了弦的琴正开始演奏,一幢高楼正拔地而起,一棵树苗正顽强的向上生长,一根新绿的枝条正在风中起舞……

母亲的头发记录着母亲的艰苦,母亲的心血。几米在《地下铁》中写道:“如果可以让我重新凝视这世界,我最想看见的是什么?”我想我有许多答案,但其中一定有母亲的头发,就算到那时,母亲已经真的“发如雪”了……

[评语]:《发如雪》是周杰伦的一首歌名,被作者巧妙地借为文章的题目来歌颂母亲,新颖又贴切。

文章以母亲的头发为切入点写出了母亲的艰辛,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充满了对母亲的热爱,感激,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的语言成熟老练,文字中处处有闪光点,比喻准确传神,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拔草比赛
牙齿的诉说
这就是我
我们的数学老师
我的爱好
难忘的中秋节
变色的草地
愉快的中秋节
缩头乌龟
我们三(3)班的校园生活
我进了一趟“地府”
新学期的打算
精灵村奇遇记
我的妈吗
教师2011年7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经典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2篇
2011年5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6月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公司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范文
2011年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1年优秀入党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转正总结
6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年学生党员转正申请书
学校领导入党转正申请范文
教师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最新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教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
2011年4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地铁既有车站改建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统一模式与统一过程的互动评估
邓小平变通思维的基本特征
论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电气节能在民用建筑施工与设计中的应用
公民、公民伦理与社会共同体
论理性的公用
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研究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
AutoCAD绘制建筑电气图的技巧
常导磁悬浮车辆支墩支承结构设计探讨
轨道交通GPS错误数据检测算法研究及验证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自我转换
天津地铁既有线结构现状评估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案一
《桂林山水》教学过程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1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丑小鸭》
《匆匆》(两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4
《司马光》教案二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