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9-19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听录音,正音、明读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请同学们注意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
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记游洞经过
(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给……命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大概,可能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其:自己;极:尽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2.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3.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4.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四)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理解
1.褒禅山因何而得名?它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2.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3.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2、小结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E不名一文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学习了,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讨论)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课堂作业:课后练习
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进音响世界
- 回忆多彩的暑假生活
-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 回忆快乐暑假
- 我爱我的祖国
- 音响世界声音的美
- 回忆暑假生活
- 回忆暑假生活
- 假如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 回忆暑假生活
- 走进音响世界
- 我爱祖国
- 我爱祖国
- 声音是最美的
-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 收款日报表
- 用料清单
- 材料耗用分摊基准表
- 收款通知书
- 收支预计表
- 各月份周转金统计表
- 短程旅费申请表
- 工缴汇总比较差
- 基准单位成本分摊计算表
- 月份收款状况表
- 部门制造费用分摊表
- 分步成本表
- 月终与制品盘存表
- 材料移用单
- 付款申请单
-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
- 浅析美国的政治制度
- 关于发展廉价政府理论构建节约型政府
- 基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方法研究
-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 浅谈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 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发达资本主义需要经济民主
- 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 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世界战略
-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基于抗震救灾精神的制度基础
- 日本的政治结构
- 试析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 《称象》教学设计九
- 《称象》教学设计十五
- 《称象》说课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三
- 《称象》教学札记二
- 《司马光》说课设计(第二课时)
- 《称象》纸片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 《称象》称出新方法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一
- 《称象》教学设计十二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八(第一课时)
- 《称象》教学设计五
- 《乌鸦喝水》教学评析
- 《称象》教学设计十四
- 《称象》教学札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