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学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女娲造人》学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9-21

《女娲造人》学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

情感目标

1.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2.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2、体会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学法提示

文章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和形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试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大胆进行探索,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课时: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文体解话:你知道什么是神话故事?说说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查字典注音;划出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会为止

2、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初读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

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⑴、先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准备复述。

⑵、读课后习题中《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2—3人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交流:

⑶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组内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提示:紧扣课文语句)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四、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五、测一测,检查一下你学习本课的成果如何: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开天辟地( ) 女娲( ) 掺水( ) 塑造( )

莽莽榛榛()()澄澈()()

2、文学常识填空。

(1)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

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2)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仿照下列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山涧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仿句:

六、课堂小结:(自己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不平凡的汽车
我最喜欢的动物
鲸遨游大海不会迷航
母爱是什么
童年趣事
迷人的君子兰
鲸是歌唱家
送给雷霆军的一件礼物
我们和气球来PK
童年圣地
钥匙与我捉迷藏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与书法结缘
美丽的春天
时间过得可真快
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毕业论文的语言
2012年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
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
写论文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2012年大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怎样写科学论文
如何撰写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英语论文格式
如何写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
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构建
析旅游英语翻译技巧及注意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汉译
关于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论行政行为的先定力_行政法论文(1)
论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性质、分类和效力_行政法论文(1)
美国政府促进出口的财政政策与措施
西方公共管理改革及其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行政审判有关业务问题的研究与探讨_行政法论文(1)
宇文所安的译评
入世后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的财政工作
外语隐喻成语的特征及译法
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汉译英的减词译法
规范汉译名的思考
《草船借箭》之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二
《草原》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 教案
《花钟》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