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10-22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母亲形象。(2)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同上(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是写血浓于水的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饱蘸深情,写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板书:母爱无言润物无声
——《我的母亲》邹韬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1)扫除字词障碍,(2)抓关键词句,(3)通过联想与想象作批注。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 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你动情的理由。
四`写法总结,点拨升华
1.感情真挚2.截取法3.细节描写4.叙议结合5.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自然界的一切,都象征并表露着母性。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树木花草又是香甜可口的果实和充满活力的种子的慈母。而宇宙万物的母亲,则是充满美和爱的无始无终的永恒不灭的绝对精神。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在我们悲伤、欢乐的时刻,这个字眼会从我们嘴里迸出,如同万里晴空和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课下,请同学们下列题目之一做一做
1. 截取自己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写一篇文章。
2. 与朱自清的《背影》比较阅读,看有哪些异同。
3. 如果你觉得过去母亲给你留的印象不深刻,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认真观察活动的细节,细心体会,写一篇文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标点符号版同学
- 我的妈妈
- 我的奶奶
- 我班的女霸王
- “急智”糖浆之老爸也
- 我的同桌
- 英语之星――柳佳利
- 叮当猫丁冬
- 我的妈妈
- 我敬佩的好爸爸
- 我的同桌
- 我的启蒙老师
- 严厉的妈妈和慈祥的爸爸
- 偶的“铁心肠”老妈
- 坏小子胡帅奇
- 实现高校德育人本化的四个转向
- 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困境与反思
- 新建地方高校课程考试管理探讨
- “动感数学”视角下有效教学环境的创设
-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异同分析及启示
- 初中科学使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二外日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高校德育实践课程要重视公益内容的开发
- 从接受理论看大学思政教育
- 解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性恋
- 浅谈《彩妆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 雾霾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与探究
- 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
- 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汉语转写用字规范研究
- 《苏珊的帽子》说课设计
- 《苏珊的帽子》教学设计
- 《苏珊的帽子》教学札记
- 《三峡情》教学设计
- 《父亲、树林和鸟》说课设计
- 《三峡情》教学设计
- 《苏珊的帽子》教学设计
-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 《苏珊的帽子》教学设计
-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
- 《苏珊的帽子》教学设计
- 《父亲、树林和鸟》课文
- 《苏珊的帽子》教学札记
-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