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9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识字写字指导。“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6、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呐喊》有感
读《明日歌》有感
向你介绍一本好书
读《忠实的狗》有感
读《世界末日》有感
《鲁冰花》观后感
《下辈子我们还做母子》观后感
参观人体奥秘科普展
有毅力方能成功
读《兰心的秘密》有感
《感动中国》感动了我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也好玩
我和珊迪比童年
读《拐弯处的回头》有感
2009年教师工作计划
大三财经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图书阅览工作计划
幼儿园骨干教师工作计划
2012年第二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教师自我发展计划书
汉语言专业班委班级工作计划
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班级工作计划
2012年一年级班级工作计划
骨干教师自我发展计划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
2012年高一班级工作计划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现代性的先锋主义颜面
新理性与新方法
小众化是当代文学的出路吗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批判
乡土乌托邦的追寻
浅析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想象的盛宴
敬畏自然:中国语境下的尴尬
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
海明威的创作分析及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形式与变式
人性断裂的救赎
个体文化时代及其批评策略
“什么”的功能和翻译
注重“导”的功夫──《凡卡》教后记
《鲁滨孙漂流记》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是也有小凡卡吗?”──《凡卡》一课课堂教学的意外收获
笛福及《鲁滨孙漂流记》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要点
从《凡卡》一文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自学能力
我教《凡卡》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
教学《凡卡》有感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凡卡》课堂教学反思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教学《凡卡》一课有感
《凡卡》解疑
感于《凡卡》
《凡卡》辩论教学实录
我行我诉──用诗的语言解读《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