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设计理念:
1、 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准备:
1、 收集有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
2、 乐曲《金铃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谈话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用音乐与声响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 再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 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音乐)
4、 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 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
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
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
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6、全班齐读。(配乐)
【通地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浓浓的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 续写诗歌
1、 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
【熟悉的音乐声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着丰收的果园里,启发学生想象果园里的悄悄话,达到语文也可以和音乐整合的目的。】
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3、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节,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4、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四、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 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 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天,我真高兴!
- 手
- 班里出了新鲜事
- 卖报纸的小男孩
- 往事难忘
- 爸爸被我征服了
- 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 美丽时光
- 音乐小牛奶
- 第一次炒菜
- 检查作业
- 幸福之蜜
- 闹钟的诉说
- 饭桌上的故事
- 抄袭好吗?——浅谈抄袭的危害
- 浅谈竣工结算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 经济全球化与物流服务综合化-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谈中学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素质要求的分析
- 关于高考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反拨
- 编写审计报告避免常见的几个问题
- B2C市场中的逆向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论文(1)
- 建设座谈会日前召开陕西省审计机关党风廉政
- 浅谈直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物流管理论文(1)
-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探究
- 试论有效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探讨
- 试析烹饪与营养教学初探
- 试论语文课堂活动问题
- 永寿县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质量
- 浅析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要求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 挑战逆境 铸造人格──《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手记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 巧设主问题,激活课堂阅读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后记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想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案
- 创新思维训练──多角度理解课文主旨
- 生命教育──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备从学生 教以特色──《走一步,再走一步》之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