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燕子》教学片断与思考
一、辩论一
两个句子中的“的”可不可以省去:
(在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查时,唐传岳同学提出来的)
1、“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在这一句中,有点同学说不用“的”显得直接点。但有的同学说要用“的”,这里突出了嫩叶是带黄色的,而不是突出柳丝。
2、“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一句,经过辩论,大家明白了在这里多了一个“的”,朗读中的停顿提升了感情,用“的”比不用好。
二、辩论二
第一、二自然段能否对调:
我昨天在解读这篇课文时,用摄影的画面感来感受课文:
一个摄影师到郊外去拍摄春天的美景,当他用广角缓缓地拍摄着光彩夺目的春天时,突然发现了燕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二自然段)他被燕子吸引住了,马上对燕子来个特写(第一自然段),跟着一直追踪着燕子的活动(第三自然段),直到定格了燕子飞累了,停在电线上的美妙画面。
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第二自然段放在开头,这样子画面的流畅性就很强。
早上回来跟游老师讨论,她说调换后变得很寻常,平时都是这样写的,而把燕子放到开头,先突出重点,反而有新意,不妨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意见。
课堂上,当我提出这个质疑时,让我惊喜的是,没有同学附和我,而是都有自己的思考,“换”和“不换”各占一半意见。
下面是同学的意见:
同学一:不换,把燕子特点放在第一自然段,突出主题。
同学二反驳:换,摄影师无心拍燕子,但被燕子吸引了,这样也可以突出,成为主题。
同学三再反驳:标题是“燕子”,说明摄影师是有备而来去拍燕子的。
还有同学反问我:如果你是摄影师,你想拍燕子还是拍春天?
在这个辩论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这样看待文章的结构:
写东西,不要千篇一律,如果个个都按照一样的顺序写,还有味道吗?如果我想突出什么重点,我先写什么,再写其他。
跟着让学生翻开单元的习作,提出准备要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家
- 意想不到
- 你认识我吗?
- 北京游之飞机之旅
- 微笑
- 我的姥爷
- 20年后的故乡
- 寒假生活之内蒙古之旅
- 故乡的山
- My famyil(我的家庭)
- 我和你
- 粉笔
- 春天的花园
- 读《我对钢琴的情缘》有感
- 舟过安仁
- 论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研究
- 论瓷片辊筒印花产品的色差色号控制
- 对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思考
- 粉煤灰中未燃组分及其存在形态的研究
- 关于草莓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浅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 关于涉外贸易的相关法律思考(1)
- 中国和平发展中外交职能调整的前沿法律问题(1)
- 外事科技翻译人员的基本素养
- 边防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
- 如何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_行政法论文(1)
- 钛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
- 化学实验手册的编写策略(一)
- 关于小型水力发电系统的并网研究
- 浅谈混凝土大坝高温下施工及大坝安全管理
- 《鲸》教案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 《秦兵马俑》一课来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 《少年闰土》教案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三
- 《草原》教案
- 《王二小》
-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教案
-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案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记
-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
- 《我要的是葫芦》(精彩教学设计)
- 《月光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