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燕子》教学片断与思考
一、辩论一
两个句子中的“的”可不可以省去:
(在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查时,唐传岳同学提出来的)
1、“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在这一句中,有点同学说不用“的”显得直接点。但有的同学说要用“的”,这里突出了嫩叶是带黄色的,而不是突出柳丝。
2、“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一句,经过辩论,大家明白了在这里多了一个“的”,朗读中的停顿提升了感情,用“的”比不用好。
二、辩论二
第一、二自然段能否对调:
我昨天在解读这篇课文时,用摄影的画面感来感受课文:
一个摄影师到郊外去拍摄春天的美景,当他用广角缓缓地拍摄着光彩夺目的春天时,突然发现了燕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二自然段)他被燕子吸引住了,马上对燕子来个特写(第一自然段),跟着一直追踪着燕子的活动(第三自然段),直到定格了燕子飞累了,停在电线上的美妙画面。
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第二自然段放在开头,这样子画面的流畅性就很强。
早上回来跟游老师讨论,她说调换后变得很寻常,平时都是这样写的,而把燕子放到开头,先突出重点,反而有新意,不妨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意见。
课堂上,当我提出这个质疑时,让我惊喜的是,没有同学附和我,而是都有自己的思考,“换”和“不换”各占一半意见。
下面是同学的意见:
同学一:不换,把燕子特点放在第一自然段,突出主题。
同学二反驳:换,摄影师无心拍燕子,但被燕子吸引了,这样也可以突出,成为主题。
同学三再反驳:标题是“燕子”,说明摄影师是有备而来去拍燕子的。
还有同学反问我:如果你是摄影师,你想拍燕子还是拍春天?
在这个辩论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这样看待文章的结构:
写东西,不要千篇一律,如果个个都按照一样的顺序写,还有味道吗?如果我想突出什么重点,我先写什么,再写其他。
跟着让学生翻开单元的习作,提出准备要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菊花
- 做不倒翁
- 下棋
- 洗头
- 游玩新世纪公园
- 拔草
- 消除芽虫
- 我和书的故事
- 小蜜蜂
- 踢毽子
- 生煤炉
- 这方土这方人
- 理芹菜
- 煎饼
- 割稻
- 浅谈提高中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 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江苏省无锡市的探索与实践(下)
- 高成本监控与效率工资理论分析(1)-成本管理论文(1)
- 内部控制与审计模式的演进与联系
-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1)-成本管理论文(1)
-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 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
- 风险评级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讨
- 运营商的3G资本运作战略之我见(1)-成本管理论文(1)
- 运用成本细分量化法 把住责任成本控制关(1)-成本管理论文(1)
- 浅谈广东审计精神的构建
- 商业银行数据式审计模式探析
-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1)-成本管理论文(1)
- 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二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一
- 《春》教学设计
- 《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