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1
《珍珠泉》教学设计2
【教学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应当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自学时,以对课文的朗读为重点,在读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丽,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的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到一个小村庄,去看看那里的一眼清泉:珍珠泉。
(板书)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这眼泉水是怎样的美?
3、就以上问题全班分组讨论交流。
三、指名读课文
1、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四、读第一部分
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我们村子里有一眼泉叫“珍珠泉”。由远及近)
五、读第二部分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句)
3、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
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概括)
六、读第三部分
1、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珍珠泉,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2、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珍珠泉水在“我”眼里就像珍珠一样,“我”小桶里盛满珍珠泉的水,泼洒出去,就像泼洒了珍珠一样。
七、总结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校园的玉兰树
- 我的邻居
- 九江长江大桥
- 我最敬爱的老师
- 我是微风
- 参观气象站
- 第一次照相
- 厨艺大赛
- 聪明大王(一)
- 果树一家比本领
- 我哭了
-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 我合格啦
- 我的小鸡
- 浓烟和烟囱
-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鲁迅简评《红楼梦》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
-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