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掌声》教后感
《掌声》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生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两次热烈的掌声,使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很好地体会其中文蕴涵的感情,特别是通过小英的情感变化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促进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许就有一定难度了。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引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合理运用语境理解词意。本文出现的一些意思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忧郁”、“犹豫”等。我在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如学习“忧郁”,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思考小英原本是个怎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对“忧郁”的理解。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既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同时也领悟了词语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状态。文章中小英的思想变化是巨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掌声对于小英思想变化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一、自读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二、指名读,听读思考,画出描写小英的神态、动作的词语。三、默读,想一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四、个别读,读出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来。五、评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得更好吗?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始终是运用了朗读的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体会情感,同时也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融入角色,体验情感。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和文本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小英,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小英说什么?,这样问题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融入了课文的意境,和课文中的人物共呼吸,从而更好地使学生产生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如在引导学生谈感受时大多数学生说的还是比较老套的,一些新颖的观点不是太多。在课外延伸阶段,当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得到掌声的事例时,竟然有很多学生说从来没有得到过掌声,看来孩子们对于课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看来要让孩子们能进一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论小学网
- 抬头——微笑
- 汶川大地震
- 学游泳
- 我印象中的爸爸
- 放飞的梦想
- My mother
- 诚信撒满人间
- 小鱼和小鸟的哭诉
- 感谢您!我的妈妈!
- 我战胜了自己
- 人不能缺少的东西
- 我从来没有这么伤心过
- 四川大地震
- 小区里的“黑豹”
- 论司法警察执法形象之提升(1)论文
- 论房地产营销过程中的价值传递(1)
- 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 论传统艺术的观照方式
- 浅析侦查人员以庭审角色代入机制(1)论文
-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和发展
- 政府支持下的供销合作社农产品营销的探讨(1)
- 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1)
- 并购企业营销整合战略有关问题研究(1)
- 论保险市场转型过程中的营销创新(1)
- 浅析时装“秀”在服装销售终端的运用(1)
- 独立保证制度初探(1)论文
- 对室内陈设艺术的文化体现研究
-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
-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教学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二
- 《小英雄雨来》学习感受
- 《小英雄雨来》综合资料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三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综合资料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赏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九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