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然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领会赵州桥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我在教学中较多地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
一、放映录像,显示赵州桥的式样及特点。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赵州桥的所在地区、设计人员及建桥时间,这些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只是什么样的桥叫“石拱桥”,学生单凭看教学挂图还难以弄清楚。因此,教学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观看录像片《赵州桥全景》,并作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认识“石拱桥”,知道赵州桥的与众不同之处。
当讲到赵州桥的特点(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时),再放录像,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雄伟——长和宽;明白赵州桥的设计技巧———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第2、第3句。整个认识过程由局部到全体,由抽象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投示幻灯,展示赵州桥小桥洞的作用。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后三句介绍了小桥洞的作用,并加以评价。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第5句,然后投影“无小桥洞”的桥,说明它在洪水中很容易被冲垮;接着投影赵州桥,因为它在大桥洞庭湖顶上还设计了四个小桥洞庭湖,洪水来时,从小桥洞庭湖流过,桥身安然无恙。最后引导学生背诵第6句:由于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整个过程采取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设计小桥洞的道理。
三、操作微机,显示赵州桥的艺术美。
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精彩之笔,作者精心描绘了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的精美图案。当讲读到栏板上这些半途而废各异的龙时,我大胆地将微机引进课堂。通过微机按次序将事先按课文文字设计的三种不同姿态的“龙”打到大屏幕上,“奇迹”出现了:吐着水花的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而又各自回首遥望的两条飞龙,都显得如同真的一般。书本上的几句抽象的话,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画面,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龙的世界里,个个拍手称绝,真正感悟到赵州桥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当堂背诵“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长句。
四、播放录音,显示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四自然段,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此时,我再让学生聆听全文录音,引导学生披文入境,由桥想到造桥的人,由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培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课余生活
- 现实中的我
- 任旭的妈妈
- 我的小狗叫“利利”
- 游兴隆热带植物园
- 未来的房屋
- 坚持到底就会胜利
- 我的家乡
- 我学会了游泳
- 小学生日记一则
- 我第一次做豆浆
- 我的妈妈
- 坚持就是胜利
- 学钢琴
- 小女孩让座
- 南京地铁列车车轮踏面非正常磨耗初析
- 京族哈节传统歌舞的民俗
- 对钢琴小组课分层次教学法分析
- 现代文化与艺术歌曲的发展
- 音乐作曲技术理论
- 从情感表现和技巧方面论演唱要点
- 吕氏春秋音乐思索
- 中国流行歌曲的流行与繁荣
- 艺术类高考声乐教学的误区
- 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1)
- 论流行歌曲唱法的特征
- 对声乐歌曲伴奏探究
- 结合广州地铁谈盾构隧道质量控制
- 浅谈运营地铁车站保护的“抗”与“放”设计思想
-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表现手法
- 《回声》教案
- 《地球爷爷的手》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风娃娃》教案
- 《我为你骄傲》教案
- 《画家和牧童》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 《黄山奇石》教案
- 《最大的“书”》教案
- 《葡萄沟》教案
- 《酸的和甜的》教案
- 《雷雨》教案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 《三个儿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