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9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期中考试
- 小木偶历险记
- 社会责任感
- 家
- 兔兔羊日记
- 被自己感动
- 老鹰捉小鸡
- 名字里的爱
- 家乡的四季
- 可爱的妹妹
- 我的女孩
- 四季韵味
- 温暖冬至
- 雪
- 我的小猫
- 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真心拥护农村改革
- 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湖南农村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发展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重要性及其实践
-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浅析
- 村民自治与农村土地问题
-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确保乡镇政权的存在
- 乡土社会民间纠纷解决与秩序格局——一个法社会学的视野
- 村民委员会与镇(乡)政府:从附属型向合作型转变
- 农村行政村要设立行政办事机构
- 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
- 质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关于乡村中国的两种思路
-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分析
- 李太白跳月
- 翰林谪仙剑客──析李白的思想
- 李白墓简介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后人对李白的评价
- 李白蔑视权贵
- 《回乡偶书》的故事
- 踏歌
- 诗仙
- 李白“上当”
- 一曲友谊的赞歌
- 李白诗歌中的“勾践灭吴”
- 太白酒家
- 李白和杜甫历史道路的殊途同归
- 李白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