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掌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情感目标: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1、师:今天,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片,想不想看?
2、播放有关录像片。
3、短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小结: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5、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l、自由读文。
2、课件出示:我会读
愿意 注视 困境 持久 忧郁
犹豫 骤然间 落下残疾 经久不息
3、指名认读,齐读。
(三)对比参读,蓄积能量
1、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出示小英图片)你能用书上的句子介绍一下她吗?
2、出示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
(2)配乐引读。
3、课件出示:我会想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静静地想:
4、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和朋友,你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后来小英有没有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呢?快速找到有关段落。
5、出示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抓住省略号,想象小英还会做些什么?
(3)配乐指导朗读
过渡:读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让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近那天的演讲课吧!
(四)潜心品读,感受爱意
1、课件出示:我会思
仔细地读一读课文2、3自然段,把描写小英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一下,当时小英心里在想些什么?
2、出示句子
(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a、男同学读。
b、此时此刻,小英低下头在想些什么?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a、女同学读
b、理解“犹豫”。哪个词语最能看出她的犹豫?
c、生活中,你遇到过犹豫的时候吗?
d、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齐读。
过渡:小英的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样沉重,就在她万般无奈、无比痛苦的情况下,是什么带给她勇气和信心?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1、课堂上响起了几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
2、聚焦第一次掌声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1)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 现场采访:如果此时小英就站在你的面前,会送给小英掌声吗?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3)小英听懂了我们的掌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小结: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呀!你们的掌声就是对小英最好的鼓励。
(5)指导朗读。
3、聚焦第二次掌声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1)指名朗读。
(2)理解“经久不息”。
(3)同学们为什么又再次送给小英掌声?
4、掌声过后,小英有什么表现?
(1)出示句子,齐读。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奇妙的掌声,它改变了小英的一生。怪不得后来小英在来信中这样写到:
5、(出示来信)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1)指名朗读,谈感受。
(2)出示:我会写
掌声是
掌声能
(3)小结:人人都需要掌声,人人都需要关爱。
7、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段话告诉自己。(配乐)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段话告诉身边的朋友。(配乐)
(3)全班同学,请大声地把这段话告诉所有的人。(配乐)
(五)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1、师:生活中,学习上,你得到过别人的鼓励和帮助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做呢?
2、观看图片,响起掌声。
3、结束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
板书设计:
忧郁 鼓励 快乐
掌声
自卑 关爱 自信
......
(备注:“忧郁、自卑、快乐、开朗”四个词语可根据学生的体验随机更换成其他词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水面张力
- 大象的耳朵
- 淘气的小猫
- 我的一百分
- 小白兔
- 小金鱼
- 我的“千里眼”老师
- 童年趣事
- 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标兵
- 《随你问》读后感
- 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
- 独自在家
- 神奇的药丸
- 我生病了
- 晚饭以后
- 新闻特写的概念
- 新闻特写的种类
- 新闻评论之编辑部的文章
- 调查报告的实例二
- 答记者问的实例
- 新闻特写的特点
- 广播新闻的概念
- 答记者问的采写
- 答记者问的概念
- 新闻特写的写作
- 新闻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
- 新闻评论的概念
- 答记者问的特点
- 短评、编后(新闻评论)
- 广播新闻的特点
-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运用基建会计工具——促进县乡公路建设工作发展
-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 民歌中衬词和衬腔的表现力
- 浅谈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培养
- 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浅议新时期竞技健美操的审美追求
- 由湖南益阳农村音乐教育引起的思考
- 从编辑视角看舞台和荧屏音乐
- 略论河南的筝派
- 流行音乐与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 关于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探讨
- 关于铁路旅客车站设置静态标志信息系统的探讨
- 浅谈城市交通与铁路车站站区的综合规划
- 潮州筝乐研究
- 《静夜思》综合资料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七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
- 《荷叶圆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