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周五上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堂课,备课时,突然想到,既然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那么设计怎样的主问题呢?四年级的孩子可不可以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了呢?唉,新课程不像浙教版,每单元的训练点都是规定好了的。于是,我想检验一下,我班孩子提问的能力。
当然,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个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感到很新鲜,跃跃欲试,我随之提示,提问题的方法,可以向课题提问,向文中的字词提问,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来提问。有了方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脑袋瓜子快速地运转起来。不一会儿,小手林立。我不着急,让他们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能解决的在四人小组内解决,然后推荐一下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四人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汇报开始了,学生的提问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为什么用‘给予是快乐的’作课题?”“保罗为什么认为给予是快乐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指中心。
“为什么说保罗又错了?”这样关键的问题学生也能提出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牵住了牛鼻子。
“为什么保罗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男孩的眼睛为什么闪着喜悦的光芒?”对于文本中的细节,学生也能关注到。了不起。
“他们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这是文本的一个空白点,相信很多老师上课时会关注到这个空白点,让学生练笔。而学生自己都能想到。
从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为什么平时我总是不放心,生怕学生这里理解不了,那里掌握不好,不肯适当地放手呢?
在下面的时间的教学中,一切是那么顺利成章,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的欲望特别强烈。我抓住问题中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小男孩的哪些言行举止让保罗产生的错误的想法。同时,把其他的问题穿插其中,学生兴趣盎然,对于一个个被划去的问题,成就感特别强烈,以至于到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浑然不觉,话题还在继续。
这堂课是放手后所得的意外收获,今后,在这一方面我要继续尝试,继续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骄傲的大树
- 我的家乡
- 我和我的同桌
- 春雨
- 我给小队起个名
- 生态文明环保行动
- 我们班的“怕痒大王”
- 数学中的一家子
- 胆小的我
- 快乐的“五一”
- 狭路相逢,勇者胜—《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我最喜欢的水果
- 我的妈妈
- 家乡赞
- 买陀螺
-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 民主化的陷井——关于民主化的几点思考
-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
-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 居民自治中的三维体制构架
-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
-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 清末新政时期的立宪论争及其现代启示
-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影子》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影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