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珍珠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回家吧,小蚂蚁
- 小树得救了
- 放火箭炮
- 洗澡
- 小女孩和孙悟空
- 划龙舟
- 母亲的爱
- 炎热的夏天
- 学骑自行车
- 雪花飘飘
- 我最爱吃的水果
- 我的小台灯
- 躲雨
- 端午节
- 快下雨了
- 不信任民主
- 现在于历史中上演
- 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1)论文
- “对话”随想──访谈类节目的感与悟
- 1999中国电影备忘
- 洗去“金粉”皆创伤
- 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
- 民法规范的性质-游走在自治和管制之间(1)论文
- 基层、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代序)
- 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
- 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学说及其评析(1)论文
- 被保险人法律地位研究(1)论文
- 民主的理念与村民自治的发展
- 聆听生活的质感
- 我国《物权法》第180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1)论文
- 《静夜思》教学谈
- 《画》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借生日》教案
- 《自己去吧》教案
- 《王二小》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阳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