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桂林山水》教学述评
多方诱导潜心品味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通过描绘桂林山水奇特的美,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导游式的入题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我紧接着问:“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笑着说:“老师也没有去过,也很想去。听说那儿的山水格外美呢!”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好吗?”我随即板书课题。这种际导游式的入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入题后,先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读,再让学生模仿录音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说出各小节的内容;
2、用一句话说出全文的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随机板书如下词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山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接着让学生从板书中领悟出文章的结构:总——分——总。至此,学生对课文胡了全面的了解。
三、多方诱导,引入情境
1、出示图画,初入情境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了解时,我出示了秀丽的桂林出水画。在学生一阵阵“啧啧”赞叹声中,我不失时机鼓励学生:“谁能用一句话把画面的内容说出来?”学生兴致勃勃,纷纷说出一串串妙语佳句:“桂林山水美如画”;“美啊,漓江水;秀啊,桂林山”;“桂林是人间的仙境”……此时,学生的心海已掀起了微波。
2、启发鉴赏,渐入意境
这篇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语言文字也十分优美。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蕴藉深含、情感浓郁的精言妙句,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潜心品味。如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话时,我先极富感情地朗读了一遍,然后对学生说:“这段话描绘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如果老师把它改动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接着出示改动句子:
①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绿很绿。
学生反复思考咀嚼,认为改后的句子不生动,没有把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程度写具体。我又出示了改动句子:
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又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里的水也很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在经过咀嚼品味后,认为此句虽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但它不如原句优美有气势,不如原句读赤琅琅上口。这样,在领略桂林山水美丽的同时,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语言文字美。
3、指导朗读,进入情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分别采用了听读、引读、齐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边读边思,既读出了内涵,又读出了外蕴;既陶冶了情感,又启迪了心智。当学生感情即将进入高潮时,我播放了一段悠扬的钢琴曲,学生们开始三分钟“遐想旅游”,同时我作“导游”:“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广西桂林。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绚丽如画的桂林风光。来吧,让我们荡舟漓江,尽情地去欣赏吧!”学生仿佛完全沉醉在如诗如画的风光中。听听他们的感受吧:“我如同看见鱼儿在江底快活地游来游去”;“我已经置身在美丽的画卷中”;“我听见游人不绝的赞叹”……至此,学生已掀起了感情的狂澜,完全进入了仙山瑶池般的美妙境界。
四、言简意深的结尾
当学生充满激情的背诵的余音还在教室里缭绕时,我用激昂的话语结束了这堂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如同尽情地游览了桂林山水。面对这颗祖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我们谁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桂林多美啊!祖国多美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 推车
- “泼水节”里我没有自由
- 我被冤枉了
- 感受最深的一次误会
- 参观博物馆
- 成功的喜悦
- 扫大街
- 青山野趣
- 哎!五一长假
- 第一次当小老师
- 一件傻事儿
- 超市“大赢家”
- 竹筏大战
- 童年趣事
- 试论农村教师要重视语文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信息融合在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及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 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化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物流管理论文(1)
- 试论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关于体育课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
- 探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新思路
- 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评析
-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物流管理论文
- 浅谈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管理
- 社会审计系统柔性生成机理研究
- 开展廉政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 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物流管理论文(1)
- 试论数学课的备课\听课和评课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基础知识训练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达纲练习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内语段阅读训练